藤类缠蔓如网,纵横交错,形如络脉,中药讲究“取象比类”,因此认为藤类中药具有入络通络散结、祛风除湿之功。《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盖藤者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今天为大家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藤类药。
鸡血藤之名始见于《本草纲目拾遗》。其药性温,味苦、微甘。归肝、肾经。具有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作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壮筋骨,已酸痛,和酒服......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妇人经血不调,赤白带下,妇人千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
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软,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如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萎黄,多配黄芪、当归等药;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与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本品月经过多者不宜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如刺芒柄花素、大豆黄素等,三萜类化合物如表木栓醇、木栓酮等以及甾体类化合物如β-谷甾醇、胡萝卜素苷、油菜甾醇、鸡血藤醇等。
本品水提醇沉制剂能增加实验动物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水煎剂可降低动物胆固醇,明显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酊剂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注射液或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鸡血藤尚能促进小鼠肾总磷代谢,促进小鼠子宫24小时总磷代谢。
青风藤之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其药性平,味辛、苦。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
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水肿,脚气等。肩臂痛可配伍姜黄、桂枝等;腰膝痛可配伍独活、牛膝等;治疗水肿,与白术相配;治脚气湿肿,可随证配伍吴茱萸、木瓜等。
据报道,应用煎剂、片剂、注射剂时,部分病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头昏、头痛、腹痛、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其中以皮肤瘙痒、皮疹发生率最高,极少数出现恶心、口干、心悸、休克。
来源:《中药饮片图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藤茎及根含青风藤碱,青藤碱,尖防己碱,N-去甲尖防己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木兰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藤碱,豆甾醇,β-谷甾醇,消旋丁香树脂酚及棕榈酸甲酯等。
本品所含的青藤碱有抗炎、镇痛、镇静、镇咳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心率、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显著下降,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对心律失常有明显拮抗作用。青风藤能抑制肠平滑肌的收缩,甲醇提取液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增强、肌张力增高。
海风藤之名始见于《本草再新》。其药性微温,味辛、苦。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活血作用。《本草再新》记载:“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等。如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与羌活、独活、当归配伍,如蠲痹汤(《医学心悟》);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三七、红花配伍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主要含细叶青蒌藤素,细叶青蒌藤烯酮,细叶青蒌藤醌醇,细叶青蒌藤酰胺,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等。
本品具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降低冠状血管阻力、保护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抗肿瘤、抗内毒素性低血压和肺损伤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