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对减轻疼痛强度疗效明确,可能与其改善血液循环代谢、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及减少受损神经异常放电等机制相关。火针疗法具有祛邪、以热引热、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使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同时其炽热之性可以破坚消积、辟秽除邪,对于火热郁滞的病证能起到通行气血、散瘀祛毒的功效。火针刺法多样,临床上治疗本病常应用密刺与围刺的方法。
【操作方法】
密刺法是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刺法,针刺的疏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轻者一般间隔1 cm,病重者可适度减少间隔距离;针具常选用中粗火针,若局部皮肤角化、增生变厚可选用粗火针;针刺的深度以针尖刚接触到正常组织为佳。治疗表现为毒邪炽络者,我们在临床中多用直径0.8 mm的中粗火针,若局部皮肤角化增生则选用直径1.1 mm的粗火针,阿是穴根据患者皮损区域疼痛最明显处选择,多为色素沉着颜色较深处。火针加热烧红后,快速刺进阿是穴皮肤3~5 mm,即刻出针,每针间距0.5~1 cm。因主要病位在浅表络脉,针刺不宜过深,若火针点刺后出血,可辅助拔罐以促恶血外出尽除,拔毒除邪。
络刺又称刺络放血,多用三棱针、采血针、梅花针、毫针等针具刺破皮损局部的浅表小静脉,放出血液以达到治疗效果。本病迁延不愈,瘀血阻络,应用络刺法可祛散络脉瘀血,恢复血络濡养皮部的生理功能。而对于络脉虚损的患者,刺络放血反而会进一步损伤血络,使络脉中亏虚的气血更加不足,导致疼痛程度加重或时间延长,故应慎用。
【操作方法】
针具选择方面,依据《灵枢·官针》中“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的原则,多根据患者疼痛强度轻重、皮损局部色素沉着深浅来确定。《素问·皮部论篇》言:“邪之始入于皮也……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刺络放血时阿是穴优先选择在浅表静脉怒张、皮损局部色素沉着处及痛敏区。对于疼痛剧烈、皮损局部颜色晦暗的阿是穴,则“病大针大”,选用三棱针、采血针等管径较大的针具点刺阿是穴,快速刺入皮下,形成针孔处明显的出血,同时可在刺络处拔罐促进瘀血排出。对于疼痛较轻、皮损色素沉着较浅或色泽正常者,则“病小针小”,选用梅花针、毫针等直径较小的针具点刺阿是穴,使局部皮肤微微出血,祛邪而不伤正。
络脉虚损者,适用火针围刺、
毫针毛刺平刺、夹脊穴针刺
络脉虚损者,络中气血亏伤,宜用火针温通之性以调气行血,通过其“破”的作用破坏局部病络,以达到“立”的目的使局部络脉虚损后修复,推陈出新 。针刺时需要评估患者“破”的范围与“立”的能力。密刺法对局部刺激量较大,恐伤其本就虚弱的正气导致破而不立,故常应用围刺法,以温通之性促进周围正常皮部的气血向络虚之处运行。
【操作方法】
应用直径0.5 mm的细火针或毫火针,确定患者局部疼痛处,可用皮肤笔画出其与正常感觉皮肤的边界作为阿是穴,烧红火针围刺,快速点刺不留针,针刺深度控制在3 mm以内,每针间距约1 cm,不宜点刺出血,伤其血络。
平刺法对本病疼痛改善优于斜刺法。毛刺法呈面状、密集的纵向刺激,平刺法呈线状、平行的横向刺激,两者结合可以对皮部络脉进行多维度的干预,提高疗效。络脉虚损者,应恢复对应络脉出入自由、充盈满溢的生理状态,可通过毫针毛刺、平刺以调气行血、荣络止痛。
【操作方法】
临床常用先毛刺后平刺的针刺方案。阿是穴选在疼痛区或瘙痒、麻木等异常感觉明显处,选用0.25 mm×40 mm的毫针,将5根针尖对齐,针柄聚为一束,阿是穴常规消毒后,手持针柄快速直刺入皮,深度在2 mm以内,随即出针不留针,多次毛刺阿是穴,以局部皮肤微微潮红为佳。毛刺后可应用平刺法,单根毫针进针后,沿皮下平刺,刺入1~1.5 cm,可见局部皮肤微微隆起,稍微捻转以得气,后可间距1 cm平行多针平刺,留针30 min。
夹脊穴连接细络,可外达皮部络脉,内连多处脏腑,具有局部与整体的双层次调节作用,联通表里,适用于日久不愈,引起脏腑功能失调的络脉虚损证。
【操作方法】
临证时,根据疼痛或异常感觉区域定位所在皮节,选取对应皮神经支配区所在的夹脊穴,用0.3 mm×40 mm的毫针,在相应棘突下旁开0.5寸直刺进针,深度为1.5~2 cm,以针下阻滞弹紧感,患者有明显酸胀感、向身体前侧或内脏方向有放射感为得气。第5至第7颈椎和第3至第5腰椎处的皮肤距椎板较远,此处夹脊穴可用0.35 mm×75 mm的长针深刺以得气。既往研究表明,电针夹脊穴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可考虑使用电针以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