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
2015-10-19阅读:946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关于九九重阳节,很多人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关于重阳节的习俗,除了登高广为人知外,其他习俗已经消失了。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始于唐代。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让一直以“大火”星为季节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也让把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恐惧。因此,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重阳节的起源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重阳节的来历_重阳节的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各地流传甚多,归结起来,无不脱胎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大意为,东汉汝南有一个名为桓景的人,跟随精研道家之学的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让你的家人赶紧做些茱萸绛囊,绑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除此祸。’桓景听了这话,立刻带着全家人避祸山中。晚上回来时,发现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替他们挡了一灾,从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习俗

几千年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主要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当然,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后,增加了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等内容。

重阳登高,自古已然。农历九月初,秋高气爽,金桂飘香,正是登山的最佳时节。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人们就会感觉空气格外新鲜,山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烦恼一扫而光。

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对人体健康也有益处。俗话说“人共菊花醉重阳”,欣赏菊花,不仅可使人的视觉、嗅觉得到美妙享受,而且还可治头痛、头晕、视觉模糊等病症。至于菊花酒,更有“服之轻身耐老”之功效。

重阳糕亦称“花糕”。重阳糕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地十分盛行,成为普遍的习俗。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上几块重阳糕。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又一习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可入药,更兼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的功效。古人认为折以插头,可防止厄浊邪气的侵袭,燃薰后可避虫咬,在“百足之虫,死而未僵”的时节,薰以避之,犹如端午节薰雄黄一样,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