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所致肢体断离,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残存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称为完全性断肢;肢体骨折或脱位伴2/3以上软组织断离、主要血管断裂,不修复血管远端肢体将发生坏死的称为不完全性断肢。断肢多缘于工伤、车祸等意外事件造成,必须尽早将病人及残肢送往当地医院进行相应抢救工作,看是否可行断肢再植术,这对病人以后的肢体功能非常重要。断肢(指)再植成功与否与原始损伤严重程度、血管吻合满意度、术后处理完善与否,患者本身精神状态及固有疾病等综合因素有关。
主要有完全离断、部分破裂、血管壁挫伤、血管内膜撕裂及动脉痉挛、出血、张力性血肿及急性动脉供血不足(苍白、皮温低、麻木、运动障碍、剧痛及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等血管开放伤表现或供血不足、中断及肢体远端血液回流障碍等闭合性血管伤症状。
碰到肢体完全断离或大部断离的伤员,千万不要惊慌,首先要对伤员进行全身检查,不要因为肢体的离断而忽略了其他危及生命的损伤,在转运之前一定要对伤员进行整体抢救,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免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
1、止血
一般来说,完全离断肢体残端的血管,大都会自行回缩,闭塞止血,所以对无明显出血的断肢残端,使用简单的加压包扎止血即可,然后用小夹板等固定残肢。对损伤大动脉而有活跃的喷射性出血时,可先用止血钳类物品将血管夹住,然后在进行包扎,但夹血管时要尽量少夹,以利于后期断肢再植时的血管吻合。如抢救现场无止血钳等物品,也可采取止血带止血法。
2、断离肢体的处理
这是挽救断肢(指)再植成功的重点,未完全离断的肢体,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覆盖,然后用小夹板或替代品进行临时固定,在固定过程中对连接断肢与躯体的组织不要过度牵拉和扭曲,以避免影响断肢的血液供应而发生继发性损伤。对完全断离的肢体,在转运前应先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布料包好,防止继发性污染。现场离医院较远需长途运送者或在炎热季节,为了减缓伤口的细菌繁殖和断离肢体的细胞代谢,需对断肢冷藏保存。方法是将断肢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包好后,外套塑料袋,以防止冰水渗入,然后在其周围放些冰块冷藏。但要注意,严禁将断肢直接放在冰水中保存。
3、尽快送医院
经现场处理和对离断肢体妥善保存后,尽快送有条件进行断肢再植的医院进行治疗。
在意外事件中,手、脚或手指、脚趾断掉,有时可用外科手术重新植回。
可是,最重要的是抢救伤者性命;切勿为了保存断肢而浪费时间。
切勿试图自行接驳断肢,例如用胶布把断肢接上原位。这样不但使伤者痛楚,而且损坏肌肉组织,使日后的再植手术更困难。
一般护理:病房应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0-25°C。局部用一落地灯照射,以利血循环观察并可局部加温。抬高患肢,使之处于心脏水平面,卧床10-14天。严防寒冷刺激,严禁吸烟及他人在室内吸烟,防止血管痉挛发生。
密切观察全身反应:一般低位断肢和断指再植术后全身反应较轻。高位断肢再植,特别是缺血时间较长的高位断肢再植,除了注意因血容量不足引起休克和再植肢体血循环不良外,还可能因心、肾、脑中毒而出现持续高热、烦躁不安甚至昏迷,心跳加快、脉搏虚弱、血压下降,小便减少和血红蛋白尿,均应及时加以处理。如情况无好转,保留肢体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时,应及时截除再植的肢体。
定期观察再植肢体血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再植肢体血循环观察的指标有:皮肤颜色、皮温、毛细血管回流试验、指(趾)腹胀力及指(趾)端侧方切开出血等。一般术后48小时内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如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危及再植肢体的成活。因此,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与健侧对比,并做好记录。血管危象由血管痉挛或栓塞所致,一旦发现应立即解开敷料,解除压迫因素,应用解痉药物,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经短时间观察仍未见好转者,多为血管栓塞,应立即行手术探查,去除栓塞,切除吻合口重新吻合,可使再植肢体转危为安。
防止血管痉挛,预防血栓形成:除保温、止痛、禁止吸烟等外,保留持续臂丛或硬膜外管,定期注入麻醉药品,既可止痛,也可保持血管扩张,防止血管痉挛。并适当应用抗凝解痉药物。
应用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有高热,首先打开创口,观察是否有局部感染。
肢体成活,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后,应积极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适当辅以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若有肌腱、神经需二期修复者,应适时尽早修复。
保持警觉和遵守安全规则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但是如果损伤发生,应该知道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