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
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2、轻度中暑
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3、重度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轻度中暑可以为患者泼水。泼在皮肤上的水,蒸发较快,以增加降温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湿敷患者,如果可能,将患者移到有冷气设备的地方。初期与轻度时,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重度中暑时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后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解暑类的药物等来进行解暑;平常可以多喝点淡盐水,豆浆,绿豆汤之类降暑饮品,午后尽量不要出门,预防中暑。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服防暑降温剂,补充淡盐水,清凉饮料即可恢复。
2、重症中暑病人,立即行物理降温,头置冰帽,酒精擦浴,电风扇控制室温至此22—25度左右。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纠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预防休克及肺水肿发生。
3、中暑出现痉挛者,监测电解质,纠低钠、低氯,控制痉挛。
4、中暑出现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物理降温后体温持续上升达40度以上,可床下置冰块,脱衣,冰擦四肢、躯干至皮肤发红,人动脉血管丰富处置冰袋,必要时行冰水灌肠。
5、冬眠疗法病人应专人守护,监测生命体征,使用冰袋时防局部皮肤冻伤,肛温降至38度可盖大单,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出现抽搐给予镇静剂。
1、做好防晒的准备工作。夏天大家尽量不要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去户外进行活动,如果大家一定要出门的话,一定要带上太阳伞。还有就是也要涂抹一些防晒霜,还要带上充足的水。家里或者手提包里一定要准备一些防中暑药品,比如说我们可以带仁丹、风油精等。
2、体弱者尽量减少外出。老年人儿童体质比较虚弱,是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这些人应该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但也不能长时间的在高温的环境下进行活动或者是行走当感到天气太热的时候,千万不能凭借冷饮来降温,而要借助自然风或者是电风扇来降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坚持做耐热锻炼。今天在办公室上班,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但是这类人群很容易中暑。如果离开空调房间,在室外呆的时 间过长或者出现停电时,所以大家应该坚持耐热锻炼,每天挤出一点儿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去适应外面的天气变化,在办公室也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