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col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等生物引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病程冗长,且有并发结肠癌的危险,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无。
肠胃道。
无传染性。
饮食不洁的人群。
消化内科。
1.1、便秘
患者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不吃泻药就不能通便。同时伴随着其他症状典型表现: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需要警惕肿瘤。
1.2、腹痛
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明显,伴肠鸣音亢进。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可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以利诊断。程度较轻的患者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情况下有轻度至中度腹痛,或者是左下腹或下腹阵痛,甚至全腹痛,排便后缓解的规律。黏膜有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糜烂、溃疡。可见隐窝炎或隐窝脓肿。同时有腺体排列紊乱、萎缩。杯状细胞减少。
1.3、腹泻
腹痛症状是伴里急后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排黏液脓血便,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患者按特异性肠炎治疗无效。在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降及血色素低,需要输血治疗。
2.1、缺血性结肠炎
由于结肠部位相应的低血流,在功能活动时血流量的独特减低以及对自主神经刺激的敏感性等原因,使得结肠对缺血相当敏感。
2.2、乙状结肠炎
乙状结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别称,病因迄今未彻底阐明,病变可累及整个结肠和直肠,但以乙状结肠最多见。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有小出血点。
2.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也被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病变于结肠的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遍及整个结肠。
2.4、伪膜性结肠炎
它是结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病变部位多在结肠,其发作与抗生素不良应用有关,几乎一切抗生素都有可能致病,尤其广谱抗生素应用使伪膜性结肠炎的发作率明显增高,多发生在应用广谱抗生素7-10天后有时也可在用倁数小时或停倁后3-4周发作,通常症状为腹泻、粪便中漂浮的伪膜,腹痛发热,少数发生血便、恶心、呕吐等。
1、神经精神因素
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2、遗传
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证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这表明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
3、自身免疫、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免疫学的快速成长,有很多不明病因的疾病可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病的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引起重视。
4、感染因素
感染在结肠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这说明与感染有关。人类是杂食性的,当吃了不结或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发生肠道病变,是占结肠炎病因多数。
1、检查
1.1、血液检查红蛋白在轻型病例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细胞计数在活动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_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严重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1.2、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常有黏液脓血,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的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需反复多次进行(至少连续3次)。
1.3、结肠镜检查
该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作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直接观察肠黏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病变范围。本病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内镜下所见重要改变有: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结肠镜下黏膜活检组织学见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
1.4、X线钡剂灌肠检查
全结肠检查有困难时辅以钡剂灌肠检查。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2、诊断鉴别
2.1、克隆病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贫血、肠吸收不良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肠系膜动脉造影或内窥镜及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2.2、胃肠神经官能症
此病是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起病较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神经性嗳气、厌食、呕吐、精神性腹泻、结肠激惹症,脾曲综合征等。
2.3、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原因不明,是与免疫有关的慢性病,多以溃疡为主,累及结膜粘膜,以青壮年多见。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明显,伴肠鸣音亢进。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可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以利诊断。
2.4、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本病典型症状为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多伴腹胀、腹痛,有乏力、体重下降、出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做x线钡餐检查有利诊断。
1、中毒性结肠扩张在急性活动期发生发生率约2%,是由于炎症波及结肠肌层及肌间神经丛以至肠壁,张力低下呈阶段性麻痹肠内容物和气体大量积聚从而引起急性结肠扩张。
肠壁变薄病,变多见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诱因有低血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鸦片类药物等,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腹胀、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增多、x线腹平片可见肠腔加宽,结肠袋消失等。易并发肠穿孔,病死率高。
2、急性结肠炎并发肠穿孔发生率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出现膈下游离气体。
3、急性结肠炎并发大出血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输血。治疗者其发生率为1.1%~4.0%,除因溃疡累及血管发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1.1、要饮食有规律,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平衡,避免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1.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宜食:健脾食品,山药、扁豆、莲心、百合、红枣。少食冷饮,少食易胀气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葱、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饮料等。
1.3、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因为其难消化加重肠胃负担,例如少吃高脂的快餐。
1.4、避免过量饮酒。
1.5、每天不要摄入过多纤维食物,可以选择全麦食品,以及柑橘、菠菜、胡萝卜等。
1.6、避开过敏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每次吃过某种食物就有类似反应,就要小心是不是对此过敏,可以选择其他食物代替。
2.1、免疫抑制药
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变病的进程,抑制临床表现,但不能改变基础病,常用于静止期减少复发,也可能中毒,应加注意。6硫基嘌呤(6-MP)与激素合用可减轻症状。
2.2、止泻药
可减少排粪次数,减轻腹痛,常用复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复方樟脑酊。止泻药物对急性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结肠,应慎重使用。也可给镇静药物和解痉药物。
2.3、保留灌肠
常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炎,可减轻症状,促使溃疡愈合。
2.4、中药治疗
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治本之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标之用,辨证施治,最忌长期应用大苦大寒之剂,亦可配合中药注射液等静滴以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