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坐月子的可通行禁区,坐月子在医学上又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42天。这一时期,如不做好健康保健,容易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疾病,坐月子的可通行禁区,一起来了解!
如何能既轻松又健康地度过这段时间?民间流传的“禁忌”又很多,到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必遵守的呢?
事例1:蕴兰生小孩前,就整天听母亲说,坐月子要注意这注意那。她本没有在意,可真到这一天,她才发现“这坐月子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蕴兰生完小孩,正好是8月份,天气很热。平常挺爱干净的她,却因害怕以后落下病根,不得不听母亲的话,不洗澡,不开空调,甚至也不吹电扇,不刷牙。可想而知,这在炎热的夏天,有多“难过”。
在分娩后的恢复期,产妇的身体都比较虚弱,抗病能力差,一不小心,就容易感染疾病。而月子期间不刷牙,不洗澡,这些都是造成疾病发生的不正确习惯,属于不科学的陈规旧俗,应该摒弃。
刷牙:
产妇在月子期间,常进食大量蛋白质和高糖饮食,容易在口腔内留下残渣,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牙周炎、牙龈炎。因此,分娩后的第二天,产妇就可以刷牙。
洗澡:
如果阴部无伤口,产妇在第三天就可以洗澡。每次5~10分钟为宜,但只能淋浴,不能盆浴。若阴部或腹部有伤口则应痊愈后方可淋浴,但可以选择擦浴。为防止乳腺感染,哺乳前后还应注意清洗乳头,这非常重要。
风扇和空调:
可开,不直吹
在环境居住方面,产妇卧室要保持清洁、舒适、安静、通风。室温保持在26℃~28℃,湿度保持在55%~65%为宜。夏季天气炎热时,可以开风扇或空调,但注意不宜直吹。
坐月子在医学上又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42天。这一时期,如不做好健康保健,容易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疾病,给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利。如何能既轻松又健康地度过这段时间?民间流传的“禁忌”又很多,到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必遵守的呢?
事例2:孙乐在加拿大渥太华生了一个女儿。在坐月子期间,她算是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击。渥太华的医疗条件比较好,照顾她的有两位护士,一位是从澳大利亚来的,一位是从香港来的。生完小孩的她感到口干,澳大利亚护士说可以喝橙汁,香港护士却说,东方和西方人毕竟有差异,最好不要喝类似“生冷”的东西。
“忌生冷”,这是坐月子时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在中医看来,这有一定道理。因为生孩子后,产妇身体比较虚弱,尤其是脾胃。此时进食“生冷”食物,会影响脾胃的恢复。
不过,可将水果榨汁,温热饮用。若产后出现大便困难,可以将香蕉加热食用,以润肠通便。但脾胃虚寒明显的产妇,即使在夏季也不宜吃西瓜,以免损伤脾胃。
事例3:晓彤生完孩子后,就被告诫,不能走,要休息,否则以后腰上会“落下病根”。
中医认为,久立伤骨。而产妇产后体质多虚弱,站立过久,有可能“伤骨”,落下病根。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久立虽伤骨,但久坐也不是好事,因为中医也认为,久坐伤肉。
产后提倡轻微活动。这样,不仅能恢复产妇健美的体形,促进身体各项生理功能向健康方面发展,还能预防子宫后位、脱垂,尿失禁等病症。
因此,产妇一般在分娩 11小时便可坐起进食,1天后可在亲人陪伴下下床轻微活动,每天1~3次,切忌用力过猛致腹压增高,使生殖器官受到损伤;10天后,就可以做一些轻微的家务,以利于身体各个脏器正常恢复。
俗话说,“产前宜凉产后热”,意思是说,产前不宜进补,而产后产妇元气大伤,适当进补可以帮助新妈妈尽快恢复体力。现在即将进入秋冬季节,正是适宜温补的季节,那么产妇在此时应该如何健康进补呢?真的要应景应时大补特补吗?
1、肉类进补适可而止
产妇产后元气大伤,需要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质食物,如鸡、鱼、瘦肉、蛋、奶等,但如果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尤其是在吃得多动得少的秋冬季大量进补,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反而不利于体型的恢复。因此产妇肉类进补要注意适可而止。产妇坐月子期间食品应该多样化,营养要更加均衡,鸡,瘦肉、排骨、鱼、蛋等虽有补益的作用,但是也不宜过量。
2、适量进食蔬菜水果
部分蔬果属于生冷食物,加上秋冬天天气干燥寒冷,不少产妇更容易忽视产后蔬菜水果的补充。但是即使是在冬季,蔬菜、水果也不能少。因蔬果不仅可以补充肉、蛋类所缺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及排便,防止产后便秘的发生。一些体质虚寒的新妈妈秋冬季吃水果可能会引起不适,可以将这些水果切块后,用水稍煮一下,连渣带水一起吃。爆炒青菜时可以放些姜,可以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
3、滋补中药并非多多益善
阿胶、桂圆、红糖是产后补气血的滋补佳品,尤其是红糖,价格便宜又容易买到,做法也不复杂,只要用水兑开即可。因此,不少产妇产后都喝红糖水补血。祖国医学也认为,红糖有益气补中、健脾暖胃、化食解疼之功,又有活血化瘀之效。产后喝红糖水有利于子宫收缩、复原和恶露的排出等。殊不知,如果红糖食用时间过长,反而会使恶露增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而且会影响子宫恢复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因此,产妇食用红糖最好控制在10~12天之内。
4、补充营养同时别忘了补钙
新妈妈体内钙的流失量较大。加之天气寒冷,在冬季坐月子不可能开窗晒太阳,这样就不利于钙的合成和利用。哺乳期的母亲每天分泌约 700 毫升的乳汁,平均每天丢失钙约 300 毫克。如果妈妈体内缺钙严重容易导致骨密度降低、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常见的有小腿抽筋,下肢浮肿,腰背酸痛,牙齿松动,倦怠乏力等,重者会导致身材变矮、骨盆变形,走路摇摆如“鸭步”,严重影响人的体形。尤其产后妈妈还要担负哺育婴儿的重任,妈妈缺钙会减少母乳喂养婴儿钙的摄取,影响婴儿牙齿、头发和骨骼的正常发育。哺乳期一旦母体钙代谢出现负平衡,而产后又不注意补钙,不良状况可延续到分娩后2年,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乳母每天适宜钙摄入量为1200毫克,而食疗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含钙高的食物有芝麻酱、菠菜、韭菜、莴苣、蘑菇、动物肝脑、鱼类和动物骨汤、牛奶等,可注意摄取。另外,产后继续补充一些高钙的孕产妇奶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