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坐月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坐月子保健,产后保健,产后注意事项
2016-11-27阅读:1014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坐月子拉肚子能母乳吗
1. 产妇轻微拉肚子可以母乳
2. 宝宝拉肚子就得暂停母乳
3. 预防拉肚子的产后饮食
二、坐月子的饮食原则
三、产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坐月子拉肚子能母乳吗

1、产妇轻微拉肚子可以母乳

如果是轻微的拉肚子,则不要随便的吃药,否则这些治疗拉肚子的药可能通过乳汁一部分进入孩子身体,这样对孩子不好。轻微拉肚子一般适当调理就可以康复了。所以说拉肚子的时候,主要是没有吃药就是可以继续喂奶的。

因饮食不洁或是病原(细菌、病毒)的感染引起的拉肚子,这些病原绝大多数不会经由奶水而传染给宝宝。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多在新妈妈发病前二、三天就已有传染力,会经由飞沫或是接触而传染,待新妈妈发病,再来预防,多已来不及,反倒是此时母体针对病原所产生的抗体可经由哺乳输给宝宝,而增加对宝宝的保护作用。

坐月子拉肚子能母乳吗

2、宝宝拉肚子就得暂停母乳

如果宝宝也出现拉肚子,那就要暂停一下母乳喂养,给宝宝用思密达止泻和保护肠粘膜。哺乳期要避免吃肥腻和难消化的东西,如猪油、猪蹄、土豆、芋头、黄豆等,也不要吃生冷寒凉的东西,如柑、桔、橙、葡萄、西瓜等(哺乳期不能吃的东西)。

3、预防拉肚子的产后饮食

刚生了宝宝的你身体虚弱,还要奶孩子,往往胃口大开,家人也变着花样地做出美味给你补养。补要补得科学,否则营养白白流失,对你不利,对宝宝也不好。

刚生产完的三天内身体极虚弱,通常既口渴,胃口也不佳。这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血液和水分大量流失,因此最好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古代医家的建议是吃小鱼粥,既富营养也好下口,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盘清爽可口的炒青菜;二、三天后,胃口渐增,才开始吃猪肝、猪腰、鸡等食物。

坐月子拉肚子能母乳吗

坐月子的饮食要依据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调整,例如胃口差时不要吃得太油腻,早晚喝热牛奶,每天吃一个蛋,然后慢慢再酌加猪肝、猪腰子、鸡、鱼、虾、羊肉、牛肉等,蔬菜与肉类平均分配,均衡补充铁质、钙质、蛋白质等营养素和纤维质,除了恢复体力亦有助于乳汁的分泌。

坐月子的饮食原则

1、精是指量不宜过多

产后过量的饮食除了能让产妇在孕期体重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肥胖外,对于产后的恢复并无益处。如果你是母乳喂养婴儿,奶水很多,食量可以比孕期稍增,最多增加1/5的量;如果你的奶量正好够宝宝吃,则与孕期等量亦可;如果你没有奶水或是不准备母乳喂养,食量和非孕期差不多就可以了。

2、杂是指食物品种多样化

产后饮食虽有讲究,但忌口不宜过,荤素搭配还是很重要的。进食的品种越丰富,营养越平衡和全面。除了明确对身体无益的,和吃后可能会过敏的食物外,荤素菜的品种应尽量丰富多样。

坐月子拉肚子能母乳吗

3、稀是指水分要多一些

乳汁的分泌是新妈妈产后水的需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产妇大多出汗较多,体表的水分挥发也大于平时。因此,产妇饮食中的水分可以多一点,如多喝汤、牛奶、粥等。

产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1、酸、辣和甜的食物。酸辣食物会刺激新妈咪虚弱的胃肠,引起很多不适。甜食最好只喝红糖水,过多吃其他甜食不仅影响食欲,还易使热能过剩并转化为脂肪,引起产后肥胖。

2、盐渍食物。盐渍食物会影响新妈咪体内的水盐代谢,咖啡及含某些香辛料的食品可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影响他们的健康发育,特别要加以注意。

3、味精。为了婴儿不出现缺锌症,新妈妈应忌吃过量味精。一般而言,成人吃味精是有益无害的,而婴儿,特别是12周内的婴儿,如果哺乳期间的妈妈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味精,则不利。因为味精内的谷氨酸钠就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儿,尤其是12周内的婴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能被机体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这样,婴儿不仅易出现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