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化脓性病变:病原菌侵入咽部或其他部位,由于A组菌的M蛋白能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因而可在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反应,引起化脓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及邻近器官合并症,如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若细菌侵入血循环可致败血症。
中毒性病变:细菌毒素吸收人血后则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与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退疹时表皮细胞坏死引起脱皮,口腔黏膜也出现充血或点状出血,形成黏膜内疹。
变态反应性病变:病程2~3周,少数病人发生变态反应性病理损害,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
一般在一周内多并发急性中耳炎,先耳痛、高热、耳中胀满,继而溢出脓性分泌物,有时在发病四周后患耳可无特殊表现而出现耳流脓。败血症型猩红热并发的中耳炎,发展甚速,在极短时间内,即可有中耳及乳突的坏死,甚至出现颅内并发症。
猩红热也可以并发急性鼻窦炎,出现剧烈头痛,流大量脓涕,鼻塞,嗅觉减退;还可出现严重的上颌骨骨髓炎,可导致颌骨坏死,面部畸形。
猩红热患者本身多有咽部炎症,扁桃体红肿,并有时有伪膜形成,一般呈黄白色点状,且易擦掉,以此与白喉鉴别。猩红热也可并发喉炎,喉水肿,甚至引起喉梗阻,出现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鸣及吸气性"三凹征",个别患儿可因此窒息而死亡。
猩红热主要靠飞沫传播的,比如,患猩红热的孩子会通过说话、打喷嚏的飞沫将病毒直接传染给他人。
猩红热有个重要的传染特点,值得家长们重视,并做好预防,引发猩红热的病菌还会引发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所以,患上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人是猩红热的“隐形传播者”。
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人也属于带菌者。在幼儿园常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孩子患了上感冒后,很快就患上了猩红热;家里爸爸、妈妈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使孩子感染上猩红热正是这个道理。家长们生病后应少亲近宝宝,并且特别留意宝宝的健康状况。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1-2小时。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