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类型 >> 病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原因,心力衰竭病因
2017-08-21阅读:9840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心力衰竭的简介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
三、心力衰竭的危害
四、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
五、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

心力衰竭的简介

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泵,不断地把富有营养的血液泵出,通过动脉送到各个器官。如果这个泵所抽吸的静脉血液过多,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或者这个泵本身因为各种原因出了问题,或者这个泵后方的动脉阻力过高,以上这些情况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超出泵的能力,导致泵的功能降低,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的需要,这时,就会出现心衰的症状。

心力衰竭的原因

1、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在平时不太注意天气的变化,而没有适当的增减衣服,就很容易引起感冒,这样就会使呼吸道感染病菌,从而引发心力衰竭这种疾病。还有,如果要去人比较多的公共场合时,最好要戴上口罩,以防止病菌侵入身体,导致该病的发生。

心力衰竭的原因

2、脾气不好

脾气不好也是心力衰竭的病因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脾气不好、不平和、爱生气、习惯与人争吵的话,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心脏负担,会使心功能出现障碍,而这就会为心力衰竭的出现埋下了不良的因素,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太过生气。

3、贫血

如果发生贫血,就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会降低血液为心脏运输氧气和养分的功能,这样也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疾病,并且这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心力衰竭的危害

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肝脏,会长期的处于淤血和缺氧的状态,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干细胞萎缩、肝结缔组织增生,从而还会出现肝硬化、脾大及大量腹水等,而腹水压力就会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这些都是慢性心力衰竭危害,了解了这些相信大家就会好好的预防该病,不然该病给自己带来伤害。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利尿剂,因而容易引起低血钾、低钠综合征。低血钾症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钠综合征则轻者肌肉抽搐、重者昏迷。

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呼吸困难,同时还会伴随有脚踝肿胀,容易感到疲劳无力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心力衰竭还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健康。

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

不论是长期慢性严重心肌缺血,还是突然发生的主要冠状动脉阻塞,都能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和心衰。这将为日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埋下隐患。

心力衰竭的原因

长期的高血压和心肌病等能造成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从而使患者成为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对象。

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

1、预防感染

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高危人群出现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诱因。肺部感染时,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所产生的毒素还会直接损伤心肌,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所以,预防感染能减少高危人群发生心衰的几率。

2、健康生活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比如可在原发疾病病情稳定时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锻炼,如散步、快走、游泳、打太极拳、做中华通络操等,适度运动有助于疾病康复,可改善心功能,但应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防止过度劳累诱发心衰。

心力衰竭的原因

饮食上应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每顿七八分饱,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

3、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危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所服用的药物一定要遵循医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一定要长期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不可今天吃了,明天忘了,后天再补上,这种没规律的服药对疾病的稳定和控制有害无益,只会让病情在这种疏忽中逐渐进一步恶化。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