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急性胃炎病因:
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指胃黏膜广泛性或局限性炎症,儿童中以单纯性与糜烂性胃炎多见。若合并肠道感染者称为急性胃肠炎。可由摄入微生物和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如沙门菌属、嗜盐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毒素;化学性物质,如水杨酸类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误食强酸、强碱和毒性物质如硫酸、毒草、灭虫药;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颅内损伤、大面积烧伤使患儿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是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接受大剂量放射线如X线治疗时,也可引起胃炎。
慢性胃炎病因
慢性胃炎指各种有害因子持续反复作用于胃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小儿慢性胃炎中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约占90%~90%,萎缩性胃炎极少。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慢性胃炎病因医学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l、幽门螺杆菌:儿童中原发性Hp感染率高达4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90%以上。感染Hp后,病理变化主要是胃窦黏膜小结节、小颗粒状隆起,组织学显示淋巴细胞增多,淋巴滤泡形成。Hp根治后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
2、急性胃炎的继续发展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因子未能去除: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及进食粗糙,滚烫的食物或吸烟,反复损伤胃黏膜,使炎症持续不愈。
3、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增加。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胆盐可降低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受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
4、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浆细胞胃炎的病因
原因未明,浆细胞一种白细胞聚积在胃壁和其他器官。
肥厚性胃炎的病因
原因未明,其胃壁变厚、皱襞变大、腺体肥大,伴有充满液体的小囊肿;大约10%的肥厚性胃炎病人发展为胃癌。
1、胃溃疡
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或胆汁返流等可造成胃酸分泌增多,破坏胃黏膜屏障,在发生胃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溃疡。
2、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病治疗不及时,或暴饮暴食、酗酒,劳累过度以及不合理用药,都可以使上消化道出血。
3、急性穿孔
当溃疡深达胃壁肌层及浆膜层而突然穿破胃壁,会导致胃或十二指液流入腹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
4、幽门梗阻
十二指肠或幽门管溃疡长期不愈可能发展成为幽门梗阻,造成幽门狭窄、食物通过阻碍。
5、癌变
慢性胃炎迁延不愈会造成腺体萎缩、甚至演变为胃癌、肠癌等。
1、加班族
特征:经常加班到凌晨,晚餐不能按时吃、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长期休息饮食不规律。
2、不吃早餐族
特征:起得晚或起床后匆忙上班,舍弃吃早餐,有的是不习惯吃早餐,也从来不吃早餐。
3、吃饱就睡族
特征:有些人习惯喝啤酒吃宵夜,不知不觉每次都吃撑了,回到家里倒头就睡。一般食物从胃彻底排空进入小肠大约需要4小时(脂肪类排空需6小时以上),睡前饱餐,胃内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加重胃负担,打乱了胃的工作规律,会出现消化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
4、嗜辣族
特征:在餐桌上无辣不欢,胃肯定受不了,尤其是本身就有胃病的人。
5、餐后运动族
特征:吃完不久就开始运动。如此“虐待”胃,一是可能导致内脏相对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二是容易导致胃下垂。
6、隐忍族
特征:有胃部不适,却扛着过,不重视、不愿去医院。
1、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尽量少喝酒抽烟,胃不好的最好戒烟忌酒。
3、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5、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