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炎
脾肿大是肝炎的体征之一,但并非每个病例皆然。脾肿大者多数质地柔软,轻度肿大及轻触痛。慢性活动性与慢性持续性之肝肿大质地较韧,并具有轻触痛,部分病人以肝区疼痛为主诉症状。脾肿大是部分慢性肝炎病人所具有的体征,肿大不显着、质地较硬伴触痛。活动性者以肝功能明显异常及明显黄疸来区别于持续性者。
2、肝硬化
肝硬化也是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肝硬化的主要体征。
心源性、酒精性及胆汁性者均有肝肿大的特点。凡肝硬化病例其肝脏质地均较硬,可达Ⅲ,边缘锐利、表面突凹不平,触之结节状改变。各类型肝硬化尤其并发门脉高压症者脾肿大较显着。在门脉性肝硬化病例中,肝与脾的大小呈反比即:肝愈小、脾愈大。质地愈硬。
3、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一般较重,肝脏的左、右两叶均累及而同时增大,质地较软伴有轻触痛及右季肋部叩打痛。阿米巴性肝脓肿起病缓慢,病情较稳定。初期(即阿米巴肝炎期)肝脏呈轻度肿大或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柔软。一旦脓肿形成之后全身症状显着,肝医疼痛加剧。如病变在肝内缓慢进行、脓肿缓慢形成时,肝脏逐渐增大、变硬。
4、脂肪肝
为脂肪代谢障碍所致的肝损害。触诊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伴压痛,质地较韧或硬,表面光滑。此类病人很少发生脾肿大。确诊需肝活检帮助。其他代谢障碍性肝脏疾病,常见的如肝淀粉样变性、血紫质病等均可引起肝脏显着肿大,质地硬、边缘钝、无触痛,少数病例可发生黄疸与腹水征。
1、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预防脾肿大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不仅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而且还可以促进肝组织恢复和再生。然而如果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蛋白质总量超过了每天每公斤体重2-3.5克的限度就会有副作用。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氨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最终结果是导致肝昏迷。
2、忌酒和烟
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还会引起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和蛋白质与维生素B族缺乏。另外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尼古丁有收缩血管作用造成肝脏供血减少影响肝脏的营养不利于肝病稳定。因此肝硬化病人忌烟酒。
3、忌食糖过多
人们知道肝炎病人要适当补充一些糖。但肝硬化病人,则不同,由于肝硬化时,肝细胞遭到严重破坏,肝脏将单糖合成糖原贮存和将一部分单糖转化为脂肪的功能已显着降低。此时若病人再长期大量吃糖就会出现糖尿并发肝性糖尿病,给肝硬化的治疗增添困难。
4、忌食辛辣食物
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会引起食道下端胃底和肛门静脉扩张,而且肝硬化常常并发胃黏膜糜烂和溃疡病。病人若再进食辣椒等辛辣食物,会促使胃黏膜充血蠕动,增强从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引起肛门灼痛和大便次数增多,加重痔疮引起肛裂。
1、氨基糖苷类
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耳毒性一方面损害内耳的运动平衡系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另一方面损害内耳的听神经系统,表现为听力减退、迟发性和永久性耳聋。肾毒性是由于此类药物与肾组织亲和力极高,从而引起肾组织肿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甚至肾脏急性坏死。
2、四环素类抗生素
如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8岁以下儿童禁用。此类药物能与新生成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逐渐变成无荧光的棕色沉着,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俗称“四环素牙”。
3、喹诺酮类
对年幼者的软骨有危害,可抑制软骨的生长。
4、氯霉素
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休克、虚脱、皮肤呈灰紫色、甚至死亡,称为“灰婴综合症”。此药还可抑制骨髓,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嘧啶、增效联磺等,早产儿和新生儿慎用。此类药物与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胆红素游离,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