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此病可能是家族性、遗传性、炎性增生性、其他环境及饮食等相关因素共同引起。
1、便血及大便异常: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如果严重可能导致贫血,并且肠息肉会导致腹泻、便秘等。
2、肠套叠:有时较大息肉还能够导致肠套叠,以至导致肠阻塞而发生腹痛。
3、脱垂:息肉较大或数目较多时,由于重力的联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四面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4、易恶化:很多单发性息肉病人,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恶化的几率极高!
幼年性息肉多见于儿童。
1、不要多吃咸而辣的食物
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平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绿叶蔬菜,减少脂肪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如果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太长,即会刺激肠黏膜增生,引发息肉。
3、良好的心态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5、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适当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7、坚持定期复查肠镜
对单发性息肉每2年复查一次,多发性息肉每年复查一次,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生活要规律,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的人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