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证。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多由温热毒邪或湿热浸淫,耗伤肺胃津液而成。内伤多为饮食或久病劳倦等因素,损及脏腑,导致脾胃虚弱、肝肾亏损。本病以虚为本,或虚实错杂。临床虽以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瘀阻络脉等证型常见,但各种证型之间常相互关联。治疗时要结合标本虚实传变,扶正主要是调养脏腑,补益气血阴阳,祛邪重在清利湿热与温热毒邪。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兼顾运行气血,以通利经脉,濡养筋脉。
大抵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因热邪、湿邪,内伤多因久病、劳倦、饮食失调等。其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起。病位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较密切。
1、感受温毒
温热毒邪内侵,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或温病高热持续不退,皆令内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不能润泽五脏,五体失养而痿弱不用。
2、湿热侵淫
久处湿地或涉水淋雨,感受外来湿邪,湿热侵淫经脉,营卫运行受阻,或郁遏生热,或痰热内停,蕴湿积热,就、侵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痿。
3、饮食毒物所伤
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失节,劳倦思虑过度,或久病致虚,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精微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以致筋骨肌肉失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聚湿成痰,痰湿内停,客于经脉;或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嗜酒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均可致痿。此外,服用或接触毒性药物,损伤气血经脉,经气运行不利,脉道失畅,亦可致痿。
4、久病房劳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或房劳太过,伤及肝肾,精损难复;或劳逸太过而伤肾,耗损阴精,肾水亏虚,筋脉失于灌溉濡养。
5、跌扑瘀阻
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经气运行不利,脑失神明之用,发为痿证;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流注于腰膝,以致于气血瘀阻不畅,脉道不利,四肢失于濡养滋养。
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
湿热体质及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群。
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卧床不起病史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5、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
6、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同时应该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7、忌食:生、冷、辛、辣性食物以及烟酒等刺激。服药其间禁食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