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由于肺组织受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血供,而且肺组织和肺泡间也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大多数肺栓塞不一定引起肺梗塞。
肺栓塞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有着密切联系,70%以上的肺栓塞患者存在深部静脉血栓。血管壁的局部损伤、血液高粘状态是深部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大多数肺栓塞患者具有以下易患因素:如缺乏活动、吸烟、高龄、肥胖、大的创伤、近期手术、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衰、剖腹产手术、肾病综合症等等。
肺栓塞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年龄40岁以上为肺栓塞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众多研究资料发现:80%-90%的肺栓塞患者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易患因素。而忽视这些病因和易患因素,疏于仔细询问和详细检查是引起漏诊的一个重要原因。
肺栓塞的发病十分“隐蔽”,很容易与其他心血管病混淆,不少患者发病前可能并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就突发晕厥、休克,病人也难以及时就诊。大面积肺栓塞很容易导致猝死,如果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在30%左右。
所以提醒大家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对于没有明显的下肢静脉血栓的活动性胸闷、气短的患者也要高度怀疑,不要等病情进展才想到是肺栓塞,此时为之已晚,珍爱生命,从自我保护开始。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梗、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病史;患者高龄、肥胖、吸烟、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等;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器械操作等造成静脉壁损伤;术中体位扭曲,术后长期卧床制动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麻醉及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造成的血液高凝状态。此外,恶性肿瘤和骨盆骨折等多发创伤严重的患者都会提高血栓的发生率。
年龄因素:发病年龄主要在50-65岁之间,而20-39岁深静脉血栓的女性的发病率要比男性发病率高10倍。
活动减少:因骨折、瘫痪、重症心肺疾病、手术原因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降低了静脉血流的驱动,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创伤、肿瘤:可能因为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损伤了肺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高凝状态所致。
妊娠和避孕药:服用避孕药妇女血栓形成发生率比不服用的高7倍。
1、心理护理
溶栓后患者临床上自觉症状减轻,均有不同程度的想下床活动的愿望,这时患者应了解溶栓后仍需卧床休息,以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栓塞。
2、有效制动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按摩。另外,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戏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3、做好皮肤护理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平时要注意患者皮肤保护,如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保持皮肤干燥、床单平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
4、合理营养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少食速溶性易发酸食物,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
5、保持大便通畅
除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