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红糖水:红糖具有暖宫作用,很多女性朋友痛经,可以说基本都是宫比较寒引起的,而红糖不仅有补血作用,对还暖宫的效果也非常不错。喝一杯热乎乎的红糖水,可以活络气血,让血液循环加愉,增加了身体的能量,这样经血也会较会顺畅。还有红糖水,也可以加一些姜片一起煮,对于缓解痛经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2、红枣姜汤;取红枣三十克,姜切数片,加一点点花椒,然后放在锅内一起煮,煮沸时调至慢火煎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进行热服,每天服用两次,对于痛经者服用,效果非常之不错,不过如果是阳虚火旺者不能服用。
3、多补充矿物质:矿物质产品对于痛经是可以缓解帮助的,专家们经研家也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朋友,相比没有服用的痛经者少了许多,还就有是镁也很重要,对于缓解痛经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所以女性朋友们在月经来之前或者是在月经期间,可以增加一些钙、镁等矿物质的摄入。
1、子宫黏膜下肌瘤—痛经特点:因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影响经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并伴有经量增多及周期紊乱。
2、慢性盆腔炎—痛经特点:范围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加重。痛经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
3、盆腔淤血综合征—痛经特点: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经,并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经期乳房痛等症状。疼痛往往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也有少数持续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见于25~40岁妇女。
4、生殖道畸形—痛经特点:宫体过分前倾、处女膜闭锁等机械性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积血,诱发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从而发生痛经。一般是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
1、维生素B
维生素B群可预防经期时腹部抽痛。所以,富含维生素B群及铁质的糙米、胚芽米、肉类、内脏、杏仁等要多吃。
2、铁质
铁质可预防经期时腹部抽痛。所以,富含铁质的食物要多吃。
铁的食物来源: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
3、维生素C
维生素C可预防因骨盆腔充血引起的下腹部疼痛,每人每天维生素C的最佳用量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半杯新鲜橙汁便可满足这个最低量。
4、维生素E
维生素E可预防因骨盆腔充血引起的下腹部疼痛。
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坚果类食品、植物油、麦芽、大豆油、果仁、谷物、新鲜绿叶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瓜果、瘦肉、花生等之中。花生、核桃、芝麻及肉类、乳类、蛋类、麦芽等都富含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