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平时饮食须牢记的几个小常识
2011-05-03阅读:9896 学员编辑 收藏

选购腊肠时,首先要选择外表干燥、肉色鲜明的腊肠,如果瘦肉成黑色,肥肉成深黄色,而且有异味的,则质量不好不要购买;其次,腊肠中的肉应肥瘦均匀,不能一节肥一节瘦。

1、鲫鱼汆汤最适合

鱼汤应以鲜美为贵,汆汤的鱼必须新鲜。在各种鱼中,以鲫鱼汤口味最佳。

这种鱼肉质嫩、鲜味大、营养价值高。同时,汆出的汤乳白似奶、味鲜醇香,是其他鱼所不能比拟的。

2、如何炖出奶白色的鱼汤?

奶白色的鱼汤色泽诱人、营养丰富,如何才能做出这样的鱼汤呢?

先用油把鱼煸一下,再用热水炖汤即可,因为用凉水炖容易使鱼肉中的蛋白质收缩凝固,不易分解而成不了奶白色。

3、炖排骨加醋好处多

炖排骨或煮骨头汤时滴入几滴醋,不但能将骨头中的钙、磷、铁等溶解出来,有利于人体吸收,而且还能保护骨头中的维生素不被破坏,提高利用率。

4、牛奶炖鱼更美味

炖鱼时放入一汤匙牛奶,不仅去除鱼腥味,而且使鱼肉酥软鲜嫩,鱼汤雪白味美。

5、牛奶使菜花更白嫩

炒菜花时加入一匙牛奶,可使菜花更白嫩可口。

6、胡萝卜不爱脱脂奶

做胡萝卜奶昔时不要用脱脂牛奶,因为牛奶中的奶脂和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结合生成不利于人体吸收的脂溶,造成营养的浪费。

7、鱼加豆腐更营养

豆腐中钙的含量多,蛋氨酸的含量少,而鱼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又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两者一起吃营养互补,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可有效防止幼儿佝偻病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8、豆腐菠菜也能一起吃

菠菜中的草酸和豆腐中的钙混合后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草酸钙,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菠菜和豆腐不适合一起做菜。

其实炒菜前先用水把菠菜焯一下,除掉菠菜里的草酸,这样菠菜和豆腐也能一起做,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

9、炒豆芽放醋更脆嫩

豆芽鲜嫩,炒时速度要快,断生即可。但脆嫩的豆芽往往带点涩味,若炒时放一点醋,既能去除涩味,又能保持豆芽的爽脆可口。

10、拌馅加油防出水

蔬菜做馅容易出水,人们往往会把水分挤干,这样营养物质也随之流失掉,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营养不流失呢?

①把菜切碎放入盆中,倒入少许食用油,轻轻拌一下,再把调好的肉馅拌进去即可。因为菜被一层油包裹,遇盐就不容易出水了。

②在前一天把蔬菜洗好控干水分,第二天用的时候就不会出水了,这样既保留了营养,而且做成的成品一咬一口汤。

11、梅干菜用五花肉汤煮后做馅味道好

梅干菜包的包子有时吃起来会发柴,可以买点五花肉,用煮五花肉的水把梅干菜煮一下,使梅干菜中吸入一些油脂,包的包子不但不柴而且一咬还流汤。

12、凉水淘米最好

淘米要用凉水淘洗,不要用流水或热水淘洗。

否则米中含有的一些溶于水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会随着流水被冲走,或者溶解于热水中,损失其固有的营养。

13、用茶水煮米饭好

用茶水煮出的饭不仅能帮助消化、有效分解脂肪,还可以有效预防中风、防止龋齿的发生。

先将1—3克茶叶用500-10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再取一块洁净的纱布将茶水过滤,倒入已盛米的锅中,煮熟即可。

14、熬制皮蛋瘦肉粥时皮蛋要和大米一起泡

正常熬制皮蛋瘦肉粥需要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如果把大米和瘦肉放在一起,提前用水泡10分钟再煮,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因为皮蛋和大米泡在一起时,皮蛋中的某种物质会引起化学反应,使米熟得更快。

15、芝麻油煮粥不外溢

煮米粥时滴入几滴芝麻油,煮沸后把火弄小一点,可防止外溢并且味道更鲜。另外,待锅中的水烧到50-60摄氏度时再下米,可防锅糊。

16、煮绿豆粥的好吃节能法

夏天多喝绿豆粥有好处,因为绿豆不但可以防暑降温,还能帮助人体排泄侵入体内的各种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那么,怎样才能煮出好喝的绿豆粥呢?

先在锅内放少量水烧开,把绿豆放进去煮5-6分钟,然后倒一碗凉水使豆子沉到锅底,再用小火煮5-6分钟,此时豆子涨发起来,加足水用大火煮,当豆子将要开花时把大米放进去,用中火煮烂,这样煮出的粥既好吃又省火。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