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应用最多的是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分类(诊断)标准:
1.1、晨僵至少一小时,时间超过6周;
1.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时间超过6周;
1.3、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超过6周;
1.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累及左右两侧相同的关节区,并不要求绝对对称,超过6周;
1.5、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1.6、X线片改变,必须包括骨侵蚀,或关节局部或其邻近有明显的骨质脱钙;
1.7、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还应当注意一些正常表现,如早期有滑膜炎,但无软骨破坏。
2.1、血常规: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少数情况下有白细胞降低,如Felty综合征。
2.2、急性时相反应物: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2.3、类风湿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并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关节外症状。
2.4、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2.5、滑液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一般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000)×10/L,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6、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X线检查、B超。
3.1、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
3.2、病毒因素
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滴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3.3、遗传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位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精神护理。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由于疾病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或家庭生活,从而带来悲伤、失望等种种问题,这时需要家人的同情、理解、体贴及帮助,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2、生活护理。家庭环境要保持清洁、安静,患者使用的物品要方便易取,桌椅、床铺、马桶或浴盆等设施要适合患者的需要。可口的食物,有规律的室内、室外活动以及有益的文化娱乐都会减轻病人的病痛。
3、督促病人服药和锻炼。督促病人按时服药,指导并协助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如自己穿衣、吃饭、步行等。患者及家属要明白,如果长期卧床不起、四肢关节不活动,不仅不能治好类风湿性关节炎,还会使功能可能完全恢复的关节变成永久残疾。
1、不要吃海产品类食物
患有类风湿的人是不能吃海产品的,列如:带鱼、螃蟹、龙虾、海带、海鱼等等。因为海产品中含有尿酸,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之后可以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能够造成类风湿关节症状加重,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吃这些海产品。
2、生冷的食物类不要多吃
类风湿患者要尽量避免少吃生冷食物,比如冷饮、生的食物,或者是经过冰镇的水果和饮料等,但是不包括一般的水果和蔬菜,这些生冷食物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3、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的食物不能多吃
患有类风湿的人不宜吃牛奶、花生、巧克力、干酪等食物,因为容易产生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这些物质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