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穴位篇一、“戒烟”穴——列缺穴 二、减肥穴— 详见图解 三、“消气”穴——阴包穴和太冲穴 阴包穴——适合冶"肝火旺"、脾气燥的勃然大怒;太冲穴——适合治"郁怒"、生..
(2021-09-06)
脖子痛的症状基本和颈型颈椎病相似。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常诉说不知把头部放在什么位置为好,症状常于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不敢触碰颈部,触压则痛,有的病人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例,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
(2021-09-06)
什么叫“扎四缝”扎四缝”一直是用来治疗小孩积食、胃口不开的。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位爱好中医的老大姐教我“扎四缝”的时候,就给我扎过,我的身体没有感到任何的变化,也就认为“扎四缝”只适合孩子,不适合大人。直到前两年,看到一篇文章,说用扎四缝的方法给27岁的儿子开了胃口,让我重新重视了..
(2021-09-06)
导读:针灸止痛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今天给大家介绍8个穴位搞定头面部的疼痛病证。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1取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操作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0.5~1寸,手法用..
(2021-09-06)
不重“营养”重什么?首先,从传统中医的角度,严格意义上没有“营养”这一词的概念。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而只重在食物够不够丰富、是否充足、够不够饱、好不好吃……营养学是近代西医学的附带产物,随着微观还原论研究的发展,能够分析每一种东西的“成分”,这就叫作营养了。古代无法做这种“..
(2021-08-29)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祖国医学也很早就注意和重视饮食的保健问题,并对其意义有着明确的认识。几千年来,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实践,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产生和积累了多种方法。1.节其嗜好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节其嗜好,这是中医饮食保健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嗜食辛..
(2021-08-29)
中医理疗就是通过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些物理因素通过人体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从而调整了血液循环,加快了新陈代谢,促进对细胞组织的修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
(2021-08-29)
中医养生知识你知道吗?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只有身体健康了,才有可能去创造更多。但是现代人往往工作比较忙碌,在饮食、作息方面都不规律,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很有必要通过锻炼来强身健体。经络养生的保健功就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强筋健骨、除劳去烦、祛病延年,下面来..
(2021-08-29)
针灸这种艺术在我国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了,针灸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对于养生是有很多好处的,中医介绍养生的时候要记住五大穴位,这样才能起到针灸的作用,那么针灸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以下文章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在针灸时有一定的帮助,有一定的选择。胃肠道疾病针灸能调节胃肠功..
(2021-08-27)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讲究阴阳平衡、重视天人合一,是真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扁鹊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六不治”至今影响深远。“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过是正、邪斗争的具体表现。致病因素是必要条件,患者个人的先、后天因素也是决定条..
(2021-08-27)
1.艾叶生姜泡澡治产后关节痛用新鲜艾叶100克(干艾叶50克),生姜5-10片,放入一大锅内,加水煎煮30分钟左右,倒入浴盆中,冲入适量的凉水后进行泡澡,每次约30分钟。连泡5-7天,产后关节疼痛可得到有效改善。........................................................................................
(2021-08-27)
1 、腰背 承山 求 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转筋及便秘,痔疮脱肛诸症。笔者认为腰背疼痛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经脉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腑,腰痛为肾病之外候,实证 腰痛宜配腰部阿是、 昆仑 、志室诸穴,针刺为主,或取三棱针点刺出血。虚证腰痛则宜配肾俞、命门、关元宜艾灸为主。《马丹阳天星..
(2021-08-26)
生活中用手指按身体某一个点,身体另一个点却会有针刺痛感?针灸左侧足三里的时候,有可能右边的足三里也会有热感。当左肩膀酸痛,按摩右肩膀对应部位,其缓解疼痛的效果反而更快。还有,当我们腰背疼痛时候,针灸腿上的委中穴,疼痛很快就能消失。这正是运用了中医学“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原理..
(2021-08-22)
中医能治病,而且擅长治急症。但不少人误解了中医,认为中医治病不如西医快。以下就我的几则病例来分析,中医治病到底是快还是慢。一、肺部大咯血案黄某,男,67岁,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病史,因“反复大咯血3天”于2018年3月12日收住入院,每日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急诊查胸部增强CT+主动脉CTA提示:两肺..
(2021-08-21)
基本常识中医认为: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
(2021-08-21)
无痛手三针治疗肠胃炎、高血压、哮喘、牙痛、喉痛、头疼、咽喉痒咳嗽
(2021-08-21)
1爆品中医云课堂100200人关注,8000分钟视频爆品中医云课堂,是康源晶月特别推出的线上课程,通过系列公益课、精品视频课、视频直播、语音课堂、短视频课堂等方式,让广大中医爱好者,足不出户学习中医,自爆品中医推出以来,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获得10.2万用户关注,部分课程获得56.8万人次的播放..
(2021-08-20)
导读:“我们用任何一招的时候,一定要放在整体的框架下去运用。我相信大家会经历过这个阶段。”本文中左老师从运动分析、选穴、针法及放血技巧等方面,为我们分享了许多肩周炎治疗中的实用经验。肩周炎治疗经验肩周炎的治疗,我们先要做一个准确的运动分析,大体判断在经筋和肌肉这个层面上是哪个地方..
(2021-08-19)
进入夏天,温度高,特别容易让人出汗,出汗多,就需要洗澡。洗个健康澡,不仅去尘除垢,身体也倍儿棒;而不恰当的洗澡方式,则会伤身毁健康。今天就说说一些洗澡时容易踩的“雷”。千万别这样洗澡使劲搓澡易招湿气“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
(2021-08-19)
说到养生,人们关注最多的多半是心脏、肾脏以及肝等器官,对于脾的关注相对来说就很少了。其实脾脏在身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脾脏出现病变,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所以应该要重视对脾脏的保养。脾脏不好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CELEBRATION01 引起痰湿体质脾主运化,当脾胃虚弱时不能正常运化体..
(2021-08-19)
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虚:“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体虚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
(2021-08-17)
经后初期是阴血的恢复时期,一般指月经干净后的3~5天,亦可达7天。这一时期尚无白带出现,所以在治疗上应滋阴养血扶阴。这是一种正治方法,但阴虚常伴火旺,火旺则阴虚更不易恢复,是以降火滋阴亦为常用的方法。火旺有心火、肝火、肾火之不同,所以有清心滋阴法、清肝养阴法、滋肾降火法之不同。就临床..
(2021-08-17)
摘要:探讨内伤病发生发展问题过程中必然存在邪气传变问题,且传变问题影响着内伤病的发展趋向,本文拟透彻分析传变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在内伤病的传变特点上不仅有脏腑经络的层次区别,还有气分血分精分的病理层次划分。传,就是传化,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导致产生疾病的邪气性质的基本传化规律和走行趋..
(2021-08-17)
1、腰椎间盘突出特效方 (腰突、坐骨神经痛)此方为旧社会本地一地主家中所藏。相传古时地主家中有人患腰腿痛久治不效,后重金请名医岳先生开出此方,配成药酒一剂而愈。地主把此方写在墙上,流传至今。此方在当地流传甚广,我十年前在地主后人处偶然得到此方,看方子组成简单并无甚出奇之处,在遇到不..
(2021-08-12)
中医认为:海底不开,任督难通。李时珍说:“此脉才动,百脉俱通”。海底一开,百穴皆开;中脉一通,百脉俱通。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为人体长寿要穴。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
(2021-08-12)
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自古以来,中外历史上名医和圣人有很多运用全息医学从脚底治病的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医圣扁鹊,精通足底治疗术,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国太子;东汉神医华佗编著了《华佗秘笈足心道》,从足底治疗全身疾病,救人于分秒之中,治病在点拨之间。古印..
(2021-08-12)
一、重灸兼针《世医得效方》中,灸法治疗占了针灸部分的十分之九。他受《肘后》、《千金》的影响较大,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艾炷有竹筋大、麦粒大、绿豆大、雀粪大等,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募穴和膏肓..
(2021-08-12)
关于针灸,不仅仅要做到正确的针刺,而且在针灸结束后,如何起针也是有讲究的。【针灸起针六注意】出针前注意针下感觉当针下感觉松动滑利时,方可出针;若针下仍然沉紧,为邪气未退,真气未至,不宜出针,应施提插捻转手法,待针下空虚后方可出针。起针出针时注意用力轻巧出针时应缓慢捻动针柄后将针取..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