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变化及皮肤特有的病症如斑疹、痘疮、痈疽、疔疖等。1.望色泽形态 正常人皮肤润泽,柔软光滑而无肿胀。,全身皮肤肿胀,或只有眼皮、足胫肿胀,按之有凹痕者,为水用中;皮肤干瘪枯槁者是津液耗伤;小儿骨弱肌瘦,皮肤松弛多为疳积证;肌肤甲错者常为瘀血内阻。2.望皮肤病症..
阅读:9231时间:2013-12-10
疼痛有虚实之分,即所谓“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一般而言,新病剧痛属实,久痛时缓属虚;痛而拒按属实,痛而喜按属虚。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等。1. 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导致疼痛的病因病机不同,可使疼痛的性质及特点各异。疼痛伴有胀感者..
阅读:9364时间:2013-12-10
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辨别病邪性质、机体阴阳盛衰及病属外感或内伤的重要依据。“寒”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临床上有恶风、恶寒和畏寒之分。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谓之..
阅读:9252时间:2013-12-10
排出物指排泄物和分泌物,包括痰涎、呕吐物、大小便、涕泪、白带等。通过对其色、质、量的观察,了解有关脏腑的盛衰和邪气的性质。一般而言,排出物色白清稀者,多为寒证、虚证;色賣稠黏者,多属热证、实证。(一)望痰、涎、涕、唾痰清有泡沫为风痰;色白清稀为寒痰;痰多色白,咯之易出多为湿痰..
阅读:9959时间:2013-12-10
望小儿指纹是指通过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络脉的部位及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与诊成人寸口脉具有相同的原理及意义。小儿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按部位可分为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诊察时,抱置小儿向光亮处,医生用左手..
阅读:9231时间:2013-12-10
1.口气 酸馊者是胃有宿食;臭秽者多属胃热;腐臭者,可为牙疳或内痈。2.汗气 汗有腥膻味为湿热蕴蒸;腋下汗臭者,多为狐臭。3.痰涕气味 咳唾浊痰脓血,味腥臭者是肺痈;鼻流浊涕,黄稠有腥臭为肺热鼻渊。4.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为肠有积热;大便溏薄味腥为脾胃虚寒;矢气奇臭为宿食积滞。小便臊臭..
阅读:9336时间:2013-12-10
1.声音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烦躁多言;虚证和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默懒言。声音重浊,或声音嘶哑,见于新病骤起,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久病暗哑或失音者,多为肺肾阴亏,;或虚劳之证;神昏不醒,鼾声作响,手撒尿遗,多见于中风危候。小儿阵发惊呼,尖利高亢,多见惊..
阅读:9378时间:2013-12-10
1.诊妇人脉(1)诊月经脉:妇人如无他病,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是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数者多见月经不利;妇人闭经,尺脉虚细涩者为精亏血少,迟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2)诊妊娠脉:已婚妇女月经停止,脉来滑数和缓者多为妊娠的表现;若孕妇脉沉而涩多见精血不足,胎元受损;涩而无力多为..
阅读:9329时间:2013-12-10
脉诊 (一)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人血管,形成脉搏,而血液行于脉中,除心主血脉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由各脏腑协调配合才能正常。如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
阅读:9420时间:2013-12-10
1.问小儿 主要应了解出生前后的情况、预防接种和是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小儿常见致病因素有易感外邪、易伤饮食、易受惊吓等,故受寒、喂养、受惊等情况应详细问及。此外,父母兄妹健康状况及遗传性疾病史均应询问。2.问妇女 除常规问诊内容外,妇女应加问月经、带下、妊娠和..
阅读:9399时间:2013-12-10
问二便,主要是询问二便次数、便量、性状、颜色、气味以及便时有无疼痛、出血等症状,以了解脾胃、大肠的寒热虚实和肺、脾、肾及膀胱情况。1.问小便 小便色黄赤而短少者,多属热证;清长量多者,多属寒证;多尿且多饮而消瘦者,为消渴;尿频量多而清,为下焦虚寒;尿频尿急而色赤,甚至尿血尿痛,..
阅读:9392时间:2013-12-10
睡眠失常可分为失眠与嗜睡两类。以不易入睡,或睡而不酣,易于惊醒,或醒后难眠,甚至彻夜不眠者为失眠,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虚者或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为阴虚火旺,内扰心神;实证可由邪气内扰,或气机失调,或痰热食滞等寥所致。时时欲睡,眠而不醒,精神不振,头沉困倦者为嗜睡,实..
阅读:9420时间:2013-12-10
主要问食欲好坏,食量多少,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冷热喜恶,口味偏嗜,以及异常口味等情况,以判断胃气有无及脏腑虚实寒热。1.食欲与食量 食少纳呆者,或为脾胃气虚,或为内伤食滞,或为湿邪困脾;厌食脘胀,嗳腐吞酸,多为食滞胃脘;喜热食或食后常感饱胀,多是脾胃虚寒;厌食油腻,胁胀呕恶,可..
阅读:9357时间:2013-12-10
小滿」(農曆四月十七)之後,天氣炎熱,加上進入雨季,潮濕高溫天氣是蚊蟲滋生及傳播疾病的「好時機」,濕熱的氣候,也造成人體容易感冒,尤其多腸胃食傷(飲食不當)的發生。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滿」,是炎熱夏季的開始,此時正是小麥「灌漿」期,麥粒看起來好像飽滿了,其實還只灌了個「半飽」..
阅读:9378时间:2013-12-09
按:岳美中系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全国医药卫生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6年岳老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创办了“全国中医研究班”,为中医界培养了第一批高级人才。岳老对中医药人才的成长独具见解。他针对中医人才应具备的临床能..
阅读:9399时间:2013-12-09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
阅读:9371时间:2013-12-09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伟大的医药家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是一部论述伤寒和杂病的专著。本书曾经晋代王叔和整理。后将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为二书。北宋时校正医书局曾分别校订,计有《伤寒论》10卷、《金匮要略方论》3卷及《金匮玉函经》8卷等三种传本。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病症..
阅读:9210时间:2013-12-09
《本草纲目》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
阅读:9266时间:2013-12-09
孙思邈在医学史上的伟大成就,大都体现于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里。他在70岁高龄时,完成了《备急千金要方》;而在撰写《千金翼方》时,他已然百岁高龄了,完成该书的第二年,他便与世长辞了。可以说,这两部书就是他毕生心血的印证!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到处求医问药,几乎耗尽..
阅读:9245时间:2013-12-09
到了隋朝,中医学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每一门学说也各自有了专门的杰出著作。例如:医理与治法方面的巨著《黄帝内经》、方书之祖《伤寒论》、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等。至此,中医学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学术体系也基本达到了全面和..
阅读:9175时间:2013-12-09
唐显庆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监门府任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汾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缪误并增加新的内容。《本草经集注》经历了100多年,有一些新的论述需要更改和修订。同时,随着医生临证经验的不断增加和中外医药交流的进展,在中药谱上,又增加了许多..
阅读:9210时间:2013-12-09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的需求和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也对于治疗疾病的药物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到了东汉时期,一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了。“本草”是中药的代称,虽然在药物中,动物类和矿物类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也很多,但是占绝大多数的是草木之..
阅读:9238时间:2013-12-09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
阅读:9196时间:2013-12-09
周三的午后热浪滚滚,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园里静悄悄,推开二号楼一楼2133房间,满满一屋子人,一下子让人产生了工作日的“错觉”。基础医学院中医四诊信息化实验室里成员齐整,有的在录数据、有的在做分析,团队负责人王忆勤教授笑着说:“暑假里最安静,适合潜心做研..
阅读:9126时间:2013-12-09
1.辨病思维(1)诊断要点1)潜伏期:2-3周,平均18天。2)前驱期表现:很短,数小时到1-2天。有发热、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注意发热程度不等,也有体温正常者。3)腮腺肿期①体温:仍发热,以中等发热多见,但有20%体温始终正常。②腮腺肿胀—部位: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
阅读:9224时间:2013-12-09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忧思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瘀,肝气犯脾,运化失常,湿热痰浊内生;或饮食不节,湿热内蕴,与气血结聚于肠道而发病。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与饮食因素、遗值传因素、息肉、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不排除与精神因素、年龄、内分泌因素、环境应激能力、气候因素..
阅读:9441时间:2013-12-09
【证候】 失聪失语,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动作不自主,或有吞咽困难,口流痰涎,喉间痰鸣,或关节强硬,肌肉软弱,或有癫癇发作,舌体胖有瘀斑瘀点,苔腻,脉沉涩或滑,指纹暗滞。【辨证】 若见于中毒性脑病后遗症及先天性脑缺陷,因痰湿内盛,蒙蔽清窍,症见智力低下、喉问痰鸣诸证。若有颅脑产伤..
阅读:9224时间:2013-12-09
对中医学诊断为五迟、五软者,要作相关的西医学疾病鉴别诊断,常见病症如下。①智力低下a.智能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即智商低于均值以下两个标准差,在70以下。b.同时存在适应功能缺陷或损害,即与其年龄和群体文化相称的个体功能,如社会技能、社会责任、交谈、日常生活料理、独立和自给能..
阅读:9280时间:2013-12-09
①五迟: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1岁左右会走)12个月未出牙或牙齿过慢为齿迟。(正常6个月开始出牙,20~30个月出齐)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正常7-8个月会发音,10个月有意识)出生无发或少发,或以后头发稀疏。②五软:周岁前头仍下垂为头项软。(正常2个月勉强抬头)手臂不..
阅读:9126时间:2013-12-09
(一)望局部病变 外科疾病的症状,首先反映在体表,且有局部病变,这是外科疾病的特点。望局部病变,主要望患部的皮色和局部的特点。如肿疡色红、高突、根脚收束为热证、实证、阳证;若色白、平塌、根脚散漫多为寒证、虚证、阴证;疔疮多发于颜面手足,冻疮好发于暴露部位或四肢末端蛇串疮常发于..
阅读:9224时间:2013-12-09
①寒性哮喘【证候】 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音,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辨证】 本证多由外感风寒而诱发,外寒内饮是其基本病机。辨证要点,除喘咳气促、喉间哮鸣痰吼等哮喘发作的表现之外,患者外有风寒在表之象,见恶寒无汗,鼻流清涕,脉浮..
阅读:9252时间:2013-12-09
望舌的临床意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正邪斗争病邪进退的反应。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和主病是一致的,如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虚寒证多见舌淡苔白;热邪内盛津液耗伤者,则舌红干苔燥;寒湿内停者,则舌淡润苔滑。若见舌质与舌苔变化不相一致时,应结合全身症状,进行综..
阅读:9231时间:2013-12-09
望态,即望姿态,是三观察病人身体的姿势和动态以诊察病情的方法。1.动静 喜动者多为阳证、热证、实证,多见卧时面常向外,转侧时作,喜仰卧伸足,揭衣弃被,不欲近火,坐卧不宁,烦躁不安;喜静者多为阴证、寒证、虚证,多见喜卧,面常向内,蜷缩成团,不欲转,喜加衣被。2.抽搐 多为动风之象。..
阅读:9224时间:2013-12-0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实验针灸学专家韩景献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针灸、中药抗衰老研究,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领域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结果也表明中医药抗衰老优势明显,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韩景..
阅读:9147时间:2013-12-06
均衡饮食是指饮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饮食中所提供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能保持平衡。多样化均衡马光保健集团的沈萍医师指出,人类所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可概括为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各种食物营养素含量的不同与侧..
阅读:9378时间:2013-12-06
所谓“杀人性头痛”,就是常说的三叉神经痛。因其疼痛程度让病人痛不欲生而有此说法。三叉神经痛是在人的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生,骤发骤停,且是短暂的,或闪电样、或刀割样、或烧灼样的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患者痛苦不堪,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这种病的发生是女多..
阅读:9203时间:2013-12-06
敷贴、针灸……进入三伏天,许多风湿患者又开始忙碌起来。专家指出,夏天是治疗风湿病的好时机,风湿患者可以通过“冬病夏治”达到较好的疗效。风湿病是一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由此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疾病。风湿病患者常表..
阅读:9357时间:2013-12-09
一、背部的保健特区中医养生专家指出,后背正中的脊柱是人体督脉的所经之地,脊柱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为密切,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通,滋养全身器官。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患了感冒或中暑后,“擦背”和“刮痧&r..
阅读:9287时间:2013-12-09
中医学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对于如何通过养生达到长寿目标时,自古以来各家各派说法很多,可称此为长寿学说,主要有四类: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
阅读:9182时间:2013-12-09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儿童、妇女、老年人多见,长期便秘会给人带来痛苦,使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危害健康。中医认为,便秘分几个类型:儿童便秘是由于饮食不节,造成大肠热邪而引发的便秘;女性是由于生理特点和体内阴液不足,而造成大肠液亏而引发的便秘;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虚,造成肺气虚,无..
阅读:9203时间: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