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型之一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多见于1岁以内婴幼儿(70%)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患儿病情重,发展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营养不良,麻疹、百日咳、腺病毒肺炎患儿及全身性或消耗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儿易患此病且较重。
2、类型之二是支气管肺炎
是小儿肺炎常见的类型之一,好发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轻症肺炎患儿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新生儿症状不明显。重症肺炎则呼吸系统症状加重,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3、类型之三是腺病毒肺炎
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表现为急起稽留高热、萎靡嗜睡、频咳或阵咳,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等。
4、类型之四是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MP) ,非细胞内生长的最小微生物,含有DNA和RNA ,无细胞壁结构。本病占小儿肺炎的 20 %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达 50 %。常年皆可发生,流行周期为 4 ~ 6 年。 MP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其尖端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的受体,分泌毒性物质,损害上皮细胞,粘膜清除功能异常持续时间长,导致慢性咳嗽。
5、类型之五是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的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是引起6个月以下婴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可于产时或产后感染,病理改变特征为间质性肺炎。患儿起病缓慢,先有鼻塞、流涕;而后出现气促和频繁咳嗽,半数患儿可伴结膜炎。
6、类型之六是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可引起肺炎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病毒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侵犯终末气道及肺泡。病毒感染可诱发细菌感染。
1、一般症状: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数日,体温可达38-40℃,大多数为弛张型或不规则发热,小婴儿多起病缓慢,发热不高,其他表现可有拒食、呕吐、呛奶。
2、呼吸系统:大多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1、发热:儿童罹患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时间,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一会儿,不久便又上升。但同时也应该警惕不发热的小儿肺炎,宝宝患肺炎体温可能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2.2、咳嗽和呼吸:这些孩子往往起病急,先有感冒症状,持续时间约3天,表现发低烧(测量体温在38℃左右)、流清鼻涕水、咳嗽,约60%患儿也可不发烧。2—3天后咳嗽加重,呼吸快而浅表。
3、循环系统:轻度缺氧可知心率增快,重症肺炎可合并心肌炎和心力衰竭。
1、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
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此外,要保持居室内安静,以免影响患儿休息,不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2、注意饮食营养和补充水分
患儿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有营养。对于呛奶的患儿,可在奶中加入婴儿米粉,使奶变稠,以避免呛奶。肺炎患儿呼吸次数增多,加上发热,体内水分的消耗较大,故应给患儿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3、加强患儿的皮肤护理
及时给患儿更换潮湿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都有好处。
4、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清除鼻腔分泌物,并帮助患儿将痰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且要防止黏稠痰液堵塞及奶汁、药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5、按时服药、打针
按医嘱服用退烧药,服药后要给患儿多喝水,以助出汗退热。还可采用物理降温法降温,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