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生命永在。20世……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生命永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养生学的研究日趋活跃,国外重点在于理论研究及实验,探索衰老的形成原因及机理,包括生物内在的决定因素与生物生存过程中的有害积累两个方面;中国则侧重于传统理论的整理及对抗衰老具体方法的探索。中国养生文化重的是一个“心”字。
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吃任何保健品都来得有效。其实国内外的养生文化都强调要“心平气和、清淡为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谈自己的养生之道:“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对于这个“不要秘诀”,季老是这样解释的:他常常看到一些相信秘诀的人,禁忌很多,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比如鸡蛋只吃蛋清,不吃蛋黄等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凡是觉得好吃的东西就要吃,不好吃的东西就少吃或不吃。思想上清淡,心里没负担,胃口自然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消化。
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侵了。”季老的“思想上清淡,心里没负担”,折射出了一种“清淡”的人生观:人的嗜好差异性很大,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
别人行之有效的经验,你拿来照搬未必能行得通;反之,你的经验之谈,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异类。保持一颗清淡的平常心,顺其自然,方为上乘。庄子有句名言:“安时而处顺。”放到养生问题上,就是不要有那么多禁忌,不要给自己设那么多条条框框,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做难以做到的事,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设法解决,有困难努力克服。心平气和、清淡为人,健康长寿便水到渠成了。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养生之道
想象养生可使人心平气和
中国养生绝学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