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养生诗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国古代养生之道
2015-10-15阅读:9917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延年益寿,人同此心。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于此莫不关注,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诸子百家均有所涉……

延年益寿,人同此心。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于此莫不关注,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国现存养生类著作约数百种,尚不包括涉及养生内容又非养生专著的书籍。自古以来为民众保健防病所重规。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摄生养性的内容已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养生学。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浩富,立论精湛,然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现据收集的资料,简介中国古代养生部分文献及其作者的主要养生思想,以期在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中,给今人以启示。

《养生论》

作者嵇康(公元224一263年),魏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当时“竹林七贤”之一,同时又是一位有名的养生学家。后为司马昭所杀。他的养生观点主要有:(l)重视调摄,认为“树养不同,功收相悬”。(2)主张形神共养,因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在养神之法中,既主张清虚静泰以宁神,又提倡音乐怡神以悦志。(3)防止过用病生,注意积微成损。

《抱朴子》

作者葛洪(公元284一346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练丹术家。其养生思想有:(1)主张恬愉淡泊,涤除嗜欲。(2)宝精行气,创胎息功法。(3)房事问题,认为不可绝阴阳,唯得节宣之和。(4)认为养生以不份为本,主张“爱之于微,必成之于著”。(5)主张动以养形,吐纳炼气。

《养生延命录》

作者陶弘景(公元456—536年),齐梁时代著名医家。其养生观点主要有:(1)认为形神相依,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动以养形。(2)认为寿夭与先天因素有关(胎气之充实和虚耗),但认为后天调摄将养更重要。(3)防止过用病生,主张和之、节护之,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公元531一约590年以后),南北朝学者。其养生思想有:(l)反对“遁迹山林,超然尘滓”的炼丹学仙之道。 (2)提倡“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的养生之道。(3)认为“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4)主张对儿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而老人犹应晚学。

《千金翼方》

作者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其享年102岁,且在百岁时著成《千金翼方》一书。其养生思想主要有:(l)主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悦志以养神。(2)主张动以养形,秘固保精。(3)防止各种过用病生。(4)认识到早婚早育致先天不足,若后天调摄又不当,如此重重相生,病病相孕,是体弱早夭的原因。同时提醒人们,大醉大劳而行房事不利于优生。(5)男女房事主节宣其适,抑扬其通塞。并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房事次数。

《景岳全书》

作者张景岳(公元1562—1639年),明代著名医学家,十分注重养生。认为:(l)寿夭与先天、后天有关。(2)治形必以精血为先。(3)中年应开始抗衰老。(4)虚静以养心神。(5)防止过用病生,示人勿困于色、酒、财、气、功名、庸医之中。

《老子》

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耽。约生于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70年左右),思想家,据传活了三百多岁。《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系哲学著作,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养生思想。老子主张顺乎自然,清境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知足常乐。认为静胜躁,反对生生之厚,即奉养太过度;认为益生曰祥,即纵欲贪生乃不祥之事。

《庄子》

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哲学家。主要养生思想包括:“清静无为”,要求“忘我、无欲”,认为“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清静养神以保形体,即: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初步揭示了静动结合以养神,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管子》

作者管仲(?一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政治家。《管子》一书可能为后人托名所作。他的养生思想主要有:(l)认为“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即以“平正”养生,包括乐观端正,节五欲去二凶,去好过等;(2)主张虚静、恬愉以养心神。认为只有“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3)认为“静胜躁”,“静则得之,躁则失之。”(4)提倡“老则长虑”,若“老不长虑,困乃竭”。即老人如不经常动脑思考问题的话,就会很快变得呆顿,促使衰老。

《子华子》

子华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魏国人。养生方面的主张有:(1)六欲皆得其宣;(2)认识到正常生理“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长久而不弊。”所以,主以“动”养生,以疏通气血为养的观点,并举“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不蠹,以其运故也”来强调说明保持气血流畅的重要。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非一人一时之著作,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最完整的一部医学著作。在养生学方面也是集大成的。其养生思想极其丰富,基本原则是“顺自然,保正气。”主要观点有:(1)“法于阴阳”。顺应天时,顺应四季气候以养生,保护生机,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和于术数”。主张动以养形导引、按摩、气功、无所不包。(3)“食饮有节”。包括饮食和五味不能偏嗜。(4)“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逸的适度,以防“过用病生”。(5)“恬淡虚无”,“注意精神调摄。同时已认识到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寿命的极限(即天年)是“度百岁乃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