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养生诗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养神乃情志养生之本
2015-11-11阅读:10071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在充满变化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放松自己,中老年人应该利用静默片刻这种每个人都……

在充满变化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放松自己,中老年人应该利用静默片刻这种每个人都有能力运用的方法来修身养性。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大脑安静,肌肉易放松,气血易畅通,从而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接下来小编给各位介绍一下如何养神。

情志是形体之根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和形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从情来,寿随志走。情志是形体之根,内涵精、气、神三大枢要。《黄帝内经》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世代医家恪守的养生法则,也是中国式养生秘诀的总纲领。

情志养生之要义:养神

而情志养生最为关键的便是保持生命活力——养神。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所具备的神,是指人的生命活力及其灵性和生机。养神是人对自身认识的一种回归,是一种精神、意识、情感和思维方面的修炼活动。古人认为神浊则骨老,多情则骨衰;神在于养,情在于节,其要律在此。精神稳定乐观,神思就稳定;神思稳定,气血就平和;气血平和,就有利于保护脏腑功能;脏腑功能正常,人就远离疾病和衰老。

三种养神大法:

第一种:清静养神---“静则神藏,躁则神亡”

古人认为心静神自安。《黄帝内经》也有“静则神藏,躁则神亡”之说。如果一个人终日心神不安,思虑万千,哪有不生病的道理?要保持身体健康,必先保持心理健康。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恬淡、清虚,使外邪不入,内心安定。

静志安神,清心静养,古人把养生摄神总结为要坚持“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戒除“十二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昏错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煎熬无欢”。

第二种:安心养神---“心思若定,心除杂念”

养生者应心情安闲,心思若定,心除杂念,心清如镜,以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处生,形体劳作但不致疲倦,身体健康而无疾。养成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凡事从容对待,冷静思考,学会“处变不惊”,泰然处之。正如养生格言所说:“既来之,则安之。”《千金方》中有:“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友渔斋医治》云:“遇逆境,即善自排解。”这说明人们只有改善并及时排遣忧患,才能保证安心养神。古人的一些“排遣”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典故,就是告诫人们,世事皆有隐忧,如意处常有大不如意之变,要辩证地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第三种:休眠养神---“多思则伤神”

休眠养神是指通过睡觉,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同时使身体内各部位的神经、关节、韧带、肌肉和器官无负荷或少负荷,进而达到积蓄精力,恢复体力。因此,生活中应劳逸结合,保证每日睡眠6~8小时。而过多的思虑则伤神气、损寿命。《万寿丹书》谓“多思则伤神”,因为神为心所主,养神必先养心,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故此,要养好神,最好的办法是保证每日睡眠,摒弃杂念,以此养神则长寿,反之,多思则心动,心动则伤神。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