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又称“踏秋……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这固然是一种传统的说法,事实上由室内到室外的空间移动,有利于保健养生。
重阳节时已近暮秋,天气逐渐寒冷,容易感染时疾。再加上我国古代有阴阳观念支配,“九”是单数为“阳”,“九九”相重,就意味着阳数的极盛,凡事盛极必衰,于是九九重阳之日就成了令人生畏的灾日。人们为了避开这一不吉之日,就采用出外登高野游方式隔离可能发生灾祸的日常生活。
重阳养生:菊花酒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至于饮菊花酒的习俗也与养生保健有关。菊是应时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从中药理论来说,菊花的性味与归经应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菊花酒小常识: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温馨小贴士:
重阳节正值秋冬变冷时,也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保养阴精,加强饮食调养,强调润燥也十分重要,除食用一些时令食品外,还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等柔润食品,少食辛辣食物,因为辛辣食物易伤阴精。此外,还应注意精神调养,面对九九重阳风起叶落,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