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导读:仲秋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更凉,这个时候,也到了每年中风的高发期。中风在我国具有高发病、高死亡和高致残……
导读:仲秋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更凉,这个时候,也到了每年中风的高发期。中风在我国具有高发病、高死亡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其发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加强自身日常的健康管理对防治中风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那些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对脑中风十分当心。一般来说,当突然出现眩晕、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看东西模糊、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频频打哈欠、短时间语言困难等现象时都要提高警惕。
老年人注意些什么
有关专家介绍,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突发急性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它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秋冬天气渐冷,冷空气对人的血管会产生刺激作用,尤其对那些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说,低气温可使脑小动脉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脑组织会因此而失去供血,引起脑中风。
对于脑中风这一疾病,除应早发现、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预防。有关专家指出,老年人应该养成早晚都喝水的习惯,因为脑中风的发生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
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体内水分减少,i缸液黏稠度就会升高。所以夜晚人眠前及早晨起床后,喝下约200毫升的白开水,就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此外,散步是老年人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长期坚持可使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锻炼时间
锻炼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和黄昏,宜在平坦的地面行走:每次30~40分钟,距离为1.5公里。
对于“春捂秋冻”这样的俗语,建议老年人也不要偏听偏信。在秋季气候变化无常时一定要及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满不在乎。
寒冷易导致中风
专家曾指出,寒冷的状态会使中风发病率增加,对心脑血管病人而言是十分危险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另外,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血栓形成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有很多中老年人习惯在秋冬季节到医院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对此现象,郑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袁学谦曾说,脑血管病要依据病因综合防治,单靠一两种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目前尚没有预防脑血管病的灵丹妙药。
合理的临床用药原则应该是:能口服治疗的就不注射用药,能少输液的就尽量少输液。
预防中风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定期到医院做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预防中风的措施和药物,如果有条件,可由熟悉本人病情的医生做长期保健顾问,这是最好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