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运动养生 >> 体育健身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游泳,耳鸣
2016-12-21阅读:944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游泳后为什么耳鸣
二、游泳时注意事项
三、 游泳后的疲劳恢复方法

游泳后为什么耳鸣

1、游泳后为什么耳鸣

耳朵进水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遇过的问题,大部份时候只要侧耳跳一跳,水就会自己流出来。在夏天,游完泳后,有些人会有耳朵好痛。这是因为水中的细菌进入耳内,造成中耳发炎的结果。常常游泳的人,受到游泳池中不干净的水感染,极容易造成耳朵发炎,其中,又以中耳炎及外耳炎最为常见。

中耳炎是由于游泳时喉咙呛到水,水中的细菌沿着耳咽管漫延到中耳腔粘膜,造成中耳积水、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发炎,急性中耳炎会有耳朵抽痛、红肿、发烧的症状,通常在由游完泳后1到2天最为明显,好发于2到6岁的儿童、感冒等抵抗力较差的人,通常以单侧感染较多。

游泳后为什么耳鸣

2、游泳后耳鸣怎么办

方法一:把耳鸣的耳朵倾斜向下,让水慢慢流出来;此方法费时费力,下面介绍的方法见效快,效果明显。

方法二:还是倾侧耳朵,用手慢慢用力紧紧捂着耳朵,突然快速松开,造成压力差,多做几次,让水流出来;此方法很管用,我都是这么解决的,哈哈。

方法三:用棉花签小心伸进去吸水。

凡是游泳后耳鸣的,都需要尽快想方设法把水弄出来,否侧很容易引起感染,上面的方法只针对进水耳鸣的情况,如果是其他原因产生的耳鸣,建议尽快到医院处理;如果把水弄出来后还耳鸣或听力下降,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3、怎样预防游泳后耳鸣

游泳被水呛到后,不要用力擤鼻涕,否则会把细菌往耳咽管冲。为了避免游泳时耳朵进水,在游泳前应戴上游泳专用耳塞以避免污水进入耳内。

若水跑进耳朵,除了跳一跳,让水流出来外,可再用吹风机烘干,不要用棉花棒挖耳朵,才能保持耳朵的健康。若不慎让水侵入,可将头部侧歪并轻拍头部让水自然流出,或以棉签轻轻伸入耳内将水吸出,千万不可在耳道内用力转动或过度深入,以免伤及外耳道皮肤或鼓膜。

游泳后为什么耳鸣

游泳时注意事项

1、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的急剧下降,会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3、忌月经期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4、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在天然水域游泳时,切忌贸然下水。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5、忌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游泳后为什么耳鸣

游泳后的疲劳恢复方法

1、补充运动饮料

训练后,身体能源物质的补充、恢复则是保证训练的物质基础。没有充分的物质能源的恢复,训练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我们无法控制运动员的饮食(非住校制,运动员在家吃饭)因此,我们在训练中通常让青少年运动员适量饮用含盐的运动型饮料。其饮用方法是:把少许食盐和优质口服液与蒸馏水或矿泉水相溶,盛于磁化杯中。训练之后,先饮用磁化矿泉水,可补充身体所需水分,使血液浓度降低,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酸碱平衡度、提高代谢水平、提高生物磁场效应、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

2、心理学的恢复手段

心理学的恢复手段包括放松训练、调试呼吸、催眠暗示、心理调节等等。放松训练采用仰卧姿势,两腿舒展伸直,两臂自然伸直,两臂自然放于体侧,从头到脚逐渐完全,每次放松约10分钟,每天坚持一次。呼吸调整方法:吸气--憋气--吐气。吸气与憋气的比例大约是3比2。自然呼吸,注意身体爽快感觉,身体会放松一分钟。另外,催眠暗示和催眠休息也是恢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法。它可使有机体在短时间内消除疲劳或过度紧张,得到充分的休息。暗示语可以随意自主选择。一般常用的有“我感到很放松”、“我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