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羽毛球知识的,会调动对方,或者学过一些步法,那么即使只打一个小时单打,体力消耗也会特别大。手臂肌肉变粗这种现象对于业余选手来说,一般不会发生。业余选手的运动量和训练量没有专业选手大,发生手臂变粗的现象几率也会变小。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2.1、起源于日本
相传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这种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球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以是该项运动时兴了一阵子就慢慢消失了。
2.2、诞生在英国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国公爵鲍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顿镇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戏表演。从此,羽毛球运动便逐渐开展起来,“伯明顿”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写法是“Badminton”。
3.1、羽毛球运动可增加能量消耗
羽毛球运动的总能耗与持续时间有重要关系。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可为静坐的几倍到几十倍。有研究表明,长期规律的运动,可提高安静状态下的基础代谢率。
3.2、羽毛球运动可促进脂肪分解
脂肪是主要氧化供能物质,因此长时间在有氧情况下进行羽毛球运动,消耗脂肪自然不在话下。另外,运动还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抑制体内脂肪的合成
3.3、羽毛球运动可以减少体脂
长期进行羽毛球项目的锻炼,尤其是中小强度的运动量,可使人的瘦体重(瘦体重=体重-脂肪重量)增加,优秀运动员的体脂低于常人即可证明这一点。
这种打法是在高吊结合突击打法基础上的发展,强调变速进攻。要求手法的一致性和突变性强,尤其后场突击扣杀的动作小而爆发力强,步法能突然后场抢点起跳和前场的蹬跳,在意识上强调判断起动。抢点击球。落点刁难。
特点:通过自身,动作速度的加快,争得突击进攻的机会。通常是高、吊配合,高、杀配合结合判断抢点突击,或推、搓以后的后退加速起跳突击。
这种打法要求积极主动,技术全面、熟练准确,有突击能力,控制与反控制能力强,战术变化活,手法一致性和突变性强,步法快、灵活、速度耐力好。
特点:运用快速准确的平高球和吊球的配合,控制其落点,进行多拍调动,当对方回球质量不高时,抓准机会突击扣杀。
这种打法是以守为主,后发制人。要求步法更要快。活、灵,反应要快,心理稳定性强,球的稳要性好,具有根强的防守能力。这类打法还包括多拍高、吊的打法。
特点:通过高,吊球的配合,调动控制对方底线, 并用防守的球路变化,消耗对方体力,利用对方急躁心理造成失误,当对方陷于被动或进攻质量稍差时,及时抓住有利战机进行反击。由于反击得及时、快速、凶狠,往往给对方以致命打击。
其实并不是拍子越轻越好,拍子轻了挥动速度虽然快,但高手在扣球时会感觉用不上劲,会影响击球的力量。
拿到拍子之后,挥动一下,看看震不震手。震手的拍子一定是拍杆(拍柄和拍头的连接部位,这一部位现在是碳素合金钢材料制成)太硬;不震手,说明拍杆较有弹性。也可一手握住拍柄,一手扶住拍头顶端掰一掰,拍子有微度弯曲,证明拍杆部位较有弹性。
如在单打时,适合选择加长型的球拍,如属于攻击型选手,应选择重量稍重,中硬性的球拍。在双打时,最好选择标准长度的球拍,如属防守型选手,应选择较轻的球拍。
以握住拍柄感觉舒适为宜,手大的人,握较细或呈正方形的拍柄会有不舒适之感;手小的人,握粗大的拍柄也不相称。最后可检查一下拍头有无变形丶裂缝或整体弯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