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伤(snakebite)指被蛇牙咬入了肉,特别是指被通过蛇牙或在蛇牙附近分泌毒液的蛇咬入后所造成的一个伤口。被无毒的蛇咬了以后,就像治疗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一样。而被毒蛇咬伤,可能很严重,这要由受伤者形体的大小、咬伤的部位、蛇毒注入的量、蛇毒吸收到病人血循环的速度以及被咬和应用特异的抗蛇毒血清间隔时间的长短而定。
常见症状:伤处疼痛或麻木、红肿、瘀血、水疱或血泡、伤口周围或患肢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触痛、受伤后可有头晕、胸闷、乏力、流涎、视力模糊
1、制动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避免加速毒素的吸收和扩散,放低伤口,使伤口低于心脏。
2、绑扎
若是四肢被咬伤,应立即用皮带、鞋带、手帕、布条、毛巾或绳索等,在肢体伤处近心端环形捆扎,松紧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度。每隔20分钟放松1~2分钟,直到伤口处理完毕和服用蛇药30分钟后方能解除。
3、冲洗伤口
立即用盐水、肥皂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3%过氧化氢等冲洗伤口。如果没有,可用大量清水冲洗。
4、切开伤口排毒
以齿痕为中心,用利器把伤口切成“十”字,不深过皮下组织,达到有淋巴液流出为宜。若咬伤手足,则用粗针在指、趾间针刺排毒。
5、尽快送医治疗
立即拔打急救电话,迅速送往有条件医院救治。
1、一旦被蛇咬伤,不可紧张乱跑。
2、不可饮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3、不要以为用手可以把伤口的污血挤干净。实际上深入皮肉的毒液不但挤不出来,反而会因挤压而扩散得更快。
体位:受伤早期1~3d嘱患者卧床休息,限制伤肢活动,不能随意挪动。卧床休息时患者关节要伸直以防局部血管、淋巴管与组织粘连,造成功能障碍。受伤3~4d后,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则要鼓励患者适当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与毒素排出。
饮食:蛇咬伤后多数患者表现有恶心、呕吐、纳差、甚至消化道出血,病情稳定后饮食上宜配置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如藕粉、豆浆、果汁、瘦肉汤等,不宜吃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多喝水,促进毒素的排泄。
给氧:视情况而定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注意呼吸道的管理,机械通气病人同时注意呼吸机的管理,预防并发症。
伤口的护理:正确清洗处理伤口,及时涂抹蛇药片。 咬伤局部用生理盐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水清洗伤口的创面,伤口周围每日消毒3次,并用硼酸液浸湿纱布或湿敷肿胀部分肢体。加强伤口护理和有效消除局部水肿,在护理时应予抬高伤肢15°~20°,以减少伤口渗血、渗液和肢体水肿。为了减轻伤肢水肿,采用33%硫酸镁溶液、3%硼酸湿敷。
1、在蛇区行走时,扎好裤脚(更不能穿短裤),穿好鞋袜(莫穿凉鞋)。
2、在草丛中行走时,手持一棍棒,边走边打草,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3、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
4、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
5、关好帐篷门。
6、常备蛇药,以防万一。
7、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