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曾传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方仙道是战国以降,主要流行于贵胄阶层和知识分子之中的社会风潮,其要旨在以服食、……
曾传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方仙道是战国以降,主要流行于贵胄阶层和知识分子之中的社会风潮,其要旨在以服食、炼气和房中待方术追求长生成仙,其活跃的大致情形可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及《列仙传》、《神仙传》等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方仙道的方书多已失传,现在的外丹服食类文献包括《三十六水法》、《黄帝九鼎神丹经》和《太清金液神丹经》等,其练气、房中和服饵方术可从近年出土的马王堆文献中管窥一斑。马王堆文献的养生类书籍内容非常丰富,常常假托方仙道景仰的圣手名士之口进行阐述。《周易参同契》的相关内容未必与这些文献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作为熔铸黄老道、方仙道和汉易之大成的丹鼎道祖经,其内容确与上术文献有密切的关系。
道在呼吸。道学内炼方术,无论是同修还是清修法门,均须从呼吸入手,且以呼吸功夫为基础;只是体一而用殊,除此以外,别无它途。马王堆养生书记载的练气方术内容涉及到《参同契》内丹练法的诸多关键技术。如《却谷食气》提出却谷当以行气为基础,“凡昫(呴),中息而炊(吹)”,是《参同契》伏气诀之先声;其按月相晦朔弦望,增减服食石韦之法,发《参同契》纳甲法之胚芽。竹简《十问》虽被普遍解读为房中术,但因房中术奏效要有练气的根基,所以其中的练气诀法最为集中,其“食阴之道”颇具“攒簇五行”之雏形;“必心塞葆”、“以静为强”有涉心性功夫之筑基;“与朘通息”近乎同类服食;“故善治气抟精者,以无征为积”实通于后世命名之“先天炁”;“探(深)徐去埶(势)”乃火候说之原始素材。
方仙道在理论上先采取的是盛极一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后来又与汉代的官方学说黄老之学相结合,自魏伯阳《参同契》之出,易学便被熔铸成为长生之术的理论纲领,至今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