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各组成部分(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颈、肩、腰腿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按发病部位分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腹压增高
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2、腰姿不当
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3、突然负重
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伤
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
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1、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2、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症状。
3、腰腿痛病史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一方面腰椎间盘突出及退变致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松弛;另一方面,上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可使椎间孔进一步狭窄,增加神经根受压机会。
4、腰部胀痛,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等。
青壮年人。
1、改善工作姿势,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正确的姿势对减少腰椎间盘内压力非常重要。注意自我调节,避免长期做反复单调的动作,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脊柱过载,以免促使和加速退变。从事长时间弯腰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来改变坐姿,定期站起来伸展腰部,一般建议坐位工作45分钟后起立活动15分钟,使疲劳的肌肉得以恢复。
2、加强腰背肌肉锻炼
强健的腰背肌肉对腰椎有维持和保护作用,所以,平时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措施。尤其强调非负重状态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如“燕子飞”(燕子飞【译】:是指平趴在床上,以腹部为支撑点,头、上肢、腰、下肢一起向上挺)、“五点式”等。一些体育运动,如游泳、健美操等可以锻炼腰背肌肉,做俯卧位时头、腿脚和手臂都尽量往上抬高,一起一落为一节拍,每次锻炼4个8拍,每天1至2次。如果有条件,经常游泳是锻炼腰椎、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好锻炼方式,游泳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而且是非负重活动,运动量大,不易疲劳,不容易引起意外损伤,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
3、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用力
弯腰搬重物、弯腰抱小孩、突然扭转腰以及在弯腰情况下强力后伸等动作都有可能损伤腰部的肌肉以及腰椎间盘。因此,如果搬抬重物时应当屈膝下蹲,身体向前靠,使重力分担在腿部肌肉上,减轻腰部的负担;同时,应当逐步加大用力,防止腰部的突然受力,这对于那些很少进行体力劳动的白领人群尤其应当注意。注意腰部保暖,防止腰部受到外伤及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已经有腰痛症状者,应适当休息;腰痛症状较重、发作频繁者,最好能够卧床休息,对于轻度腰突症患者,休息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4、生活规律,合理膳食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方式,起居饮食要规律,减少通宵熬夜,尤其是不可坐在电脑前通宵工作或玩游戏;很多年轻人不吃早餐,这种习惯很不科学,应规律饮食,重视早餐的摄入,多摄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水果及蔬菜。同时要注意调节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工作及生活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