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X线检查
早期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
1.2、类风湿因子及其它血清学检查
类风湿因子包括IgG型RF、IgM型RF、IgA型RF,和IgE型RF等类型。目前临床多限于检测IgM-RF,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聚苯乙烯微粒乳胶凝集试验(LAT)和羊红细胞凝集试验(SCAT),这两种方法对IgM-RF特异性较大,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检测IgM-RF在成年RA患者3/4阳性。
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
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 ,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还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现,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眼病变、动脉炎等。
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
3.1、外感原因:换季或者天气温度剧烈变化的时候,人们没有跟随进行相应的保暖调整:同时居住或工作的地方比较潮湿阴暗,湿度温度的条件易造成风寒,在此条件下,易感人群大致为诸如地下矿工,海上出海作业等特殊职业人群。
3.2、家族遗传:带有易感基因的人群,相比较一般人而言,相同条件下更容易发病,这类一般是家族中有类似遗传的类风湿患者出现的,需谨慎注意。
3.3. 气血不足,气血虚弱的人更易患病,例如有些产妇产后恢复期间 ,年迈老人,或者其他慢性病导致的伤气耗血等等,这类人群不注意保养的话后期也易患类风湿关节炎。
3.4. 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平衡,过度劳累,长期使用关节,容易产生一些慢性关节劳损的疾病,再加上饮食不注意,导致其慢性病更易造成组织充血水肿,长此以往,上了年纪很容易患上类风湿关节炎。
其血缘亲属中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父母亲、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
其血缘亲属中患有其他风湿病,如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更年期妇女、生产后妇女。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处于紧张劳累环境。
居住地、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等。
本人患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预防和控制感染:实验研究表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有效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方法是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练习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凡是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就强,很少患病,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内经》说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
有效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方法是避免受风、受潮、受寒: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受凉、受潮等病史,提出了这些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较多,是“百病好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不要贪凉、空调不能直吹、不要暴饮冷饮等,秋冬季节要防止受风寒侵袭,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有效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方法是注意劳逸结合: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过于疲劳,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引发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