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小感小冒不致命 输液=慢性自杀
2016-10-15阅读:957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很多人存在“输液好得快”、“输液补充营养”等想法,无论大病小病都喜好把输……

很多人存在“输液好得快”、“输液补充营养”等想法,无论大病小病都喜好把输液作为治疗的首选,输液似乎成了治病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输液有风险 治病需谨慎

输液,又叫打点滴、打吊瓶,和吃药、打针一样,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种治疗手段。如果不根据病情就频繁地挂上吊瓶,不但无法“液到病除”,反而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输液是一种直接侵入的给药方式,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药物的过敏反应是静脉输液中较大的风险。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性物质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哆嗦、红疹、皮肤瘙痒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有些患者在输液时喜欢自行调快输液速度,如此血液循环流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很多病选择输液是不必要的,其效果并不比吃药明显。比如感冒,约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众所周知抗菌素对病毒无能为力,而通过口服药物与输液所起到的效果都只能缓解症状。感冒要真正彻底好,还是要经历5—7天的时间。即使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细菌感染,也应根据致病菌或药敏感试验首选口服用药,过分依赖输液,易引起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

只知见效快 危害知多少

人体自身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凡病皆吊瓶,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用输液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有些人就是因此患上了“输液病”,得了病不输液就不容易治愈。

对于靠输液手段来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甚至提高抵抗力的做法也是不可取。比如通过定期输液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做法就并不科学。专家认为,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预防性输液百害无一益,不能防中风;治疗中风时,输液也没有口服药疗效确切,效果也比不上口服药。预防疾病是长期的事儿, 靠临时“ 打点滴冲刷血管”没有任何医学依据。

能吃药别打针 能打针别输液

专家提醒大家要科学对待输液,有些病症是有一定的病程的,无论是选择口服用药还是静脉输液,不存在谁强谁弱,谁快谁慢的问题。如果口服药物和静脉输液都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建议口服用药。静脉输液是“迫不得已”才选择的治疗方式,主要针对以下几种情况: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剧烈恶心、严重感染、水肿等。

另外,注意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如需要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致病菌或药敏感试验,从初级的开始,不要一开始就用高级的、广谱的抗生素。

当然,大家也不要因此就讳疾忌医,必要的输液治疗用不着恐慌,对于有些人害怕输液会带来微粒污染的观点,专家称:“ 偶尔必要的输液,即使存在微粒的可能,人体也大多能新陈代谢掉。”当然,患者为了自身安全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